领导干部牢记十二个字的座右铭(2)

领导干部牢记十二个字的座右铭(2)

还有一些官员,本来还算“干净”,但是因为“心里不平衡”,于是守不住“清贫”,于是也来“伸手”。什么“不平衡”呢?市场大潮中,不少“老板”发了,与官员形成很大反差,而他们的“做大”往往有政府搭建的“平台”与官员给予的“大力扶持”,于是有的“书记”去吃“老板”一顿饭,看到“桌上一个菜,就相当于我半月工资”,就“不甘”了;有的“市长”看看“老板”的豪宅以及他的“私人飞机”,于是就“把持不住”了,结果把权力的公章和官府的批文等等,当成了“发财”的“股权”。

敢于担当,就是牢记责任、恪尽职守,使命面前能“站得出”。我们不是一般地讲干部要负责任,而是说,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碰体制的“硬”,二是要动既得利益的“奶酪”。有的干部面对改革的“深”与“险”,不愿冒风险,不愿担责任,不敢触及积重难返的深层矛盾。他们怕什么呢?怕“湿手抓面粉”,怕一旦“走麦城”砸了“一世英名”,于是宁可矛盾面前绕道走,难题面前退一步,创新风险面前更是畏缩不前,让别人去“火中取栗”。不担肩胛、不拍板、不负责任、不冲在头里,成为改革中有些干部的“风格”。至于有的官员,因为反腐纠风,所以“不拿也不干”,躺倒混日子,一推二躲三踢皮球,指望他们在“新常态”下勤勉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有所“担当”,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十分熟知他们那里的“政治生态”,十分看重一己的“官声”、“人望”乃至“选票”,所以面对歪风邪气,不批评、不教育、不处理,做“老好人”当“滑头官”,搞得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乌烟瘴气,他却在那里稳坐钓鱼台,坐收“好官”、“善人”的名誉,而官风不正加上评价体系的不公,反而使这些“菩萨”四面讨好步步高升,不担当成为潜规则,仿效的人反而越来越多。至于面对奇谈怪论,错误舆论,三缄其口,甚至出来当“开明绅士”,只爱惜自己的“羽毛”,从不为党的生命“亮剑”,就更是另一种“不担当”了。

“12个大字”,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座右铭,更是党内政治生态要“山清水秀”的必要——只有党员、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忠诚、干净与担当,健康的从政环境才能重塑;政治上清醒坚定、作风上清正廉洁、事业上奋发有为,才能成为干部队伍的普遍风气!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