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最终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这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政府自身而言,要贯彻“四个全面”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最艰巨的还是如何割自己的肉,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用负面清单放开市场,用正面清单管住政府,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指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因为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也可以用它去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去年我国经济速度放缓,但是就业不减反增,简政放权起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总理的这番话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值得深入解读。
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
李克强总理的上述论断,必须置于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是继邓小平启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是像以前那样主要关注于经济领域,而是旨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治理”理解为统治加管理,成为老生常谈;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国际社会科学界近20年来的新理念,与统治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区别,其区别就在于治理是多中心的,除了国家或政府,还有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公民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所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首先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次还要让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目前的时空背景下,答案只能是政府。靠市场驱动来割政府的肉,该割的差不多都割掉了,剩下的都是割不动啃不动的硬骨头,需要政府进行自我革命。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推进自身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亦即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因此,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市场本身,而在于政府简政放权,进行自我革命。正像《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可以说,政府自我革命的力度有多大,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就有多大,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就有多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率就有多大。
认识新战略布局的革命意义
需要看到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只是当前我们所进行的伟大事业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尽管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所构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引领会议的主题,更加清晰地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和大手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