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政府自我革命 (2)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政府自我革命 (2)

单看“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关键词,无论是小康社会,还是改革,还是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都不是新概念,过去我们党的文件中都反复出现过。那么,这一战略布局新在何处?新就新在“四个全面”构成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且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比以往更加全面,构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统领发展、治国理政的总纲。这一总体布局,平衡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国家建设与党的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不同领域,综合了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当前与长远、应然与实然各个层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的科技和经济,而且需要现代的政府和政党,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现代政府和政党更为艰难,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尤为重要。西方讲“治理”,意味着去国家化、去中心化,使国家不成为唯一的中心。在中国,毫无疑问,迄今为止我们的国家力量,包括执政党和政府在内,在治理结构中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严治党和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就显得尤其重要。如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一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

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

狭义上的革命,主要是指社会和政治革命。我们党曾领导完成了两次摧枯拉朽的社会政治革命,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次是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后,从一般意义上说,我们所进行的事业不再是革命,而是改革和发展。但从广义上说,革命泛指某种事物从量变产生质变,引起质的飞跃,如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自身的改革在某些方面也是一场革命。

进一步说,无论革命还是改革,都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一些人总是把我国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外在的压力或危机事件的发动,认为执政者不会主动改革,只能以压促改。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和长处就在于能够主动进行自上而下的自我完善,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革自己的命。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动抉择。如今中央领导人提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和简政放权,大胆切除内部腐败毒瘤,再次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邓小平同志早就断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就不仅仅是对原有体制作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正如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最终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这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政府自身而言,要贯彻“四个全面”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最艰巨的还是如何割自己的肉,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用负面清单放开市场,用正面清单管住政府,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上海交大博士导师)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