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更加开放和一体化。从世界未来发展总趋势看,尽管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众多贸易摩擦冲突,但是对外开放将成为时代主流,自由贸易、自由投资、服务便利化成为基本方向,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成为基本趋势。我们估计,全球货物出口额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30.9%到2020年将达到40%,到2030年将超过50%,达到53.4%。这些基本力量都会有利于推动南北发展一体化和大趋同,根本改变前两个世纪大趋异的格局。特别是需要说明的是,全球产业结构继续服务业化,全球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70.2%到2020年将达到75.6%,到2030年将超过78%,北方国家的制造业将继续向南方国家转移,同时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可贸易的服务业也将向南方国家大规模转移,这为中国从工业主导型现代产业体系向现代服务业主导型现代产业体系转型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信息、知识、科技、教育、文化等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与结构高度化新的现代要素,并决定国际竞争能力。
上述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趋势,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推动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还会开创互利共赢的世界贸易新模式,这符合“得道者多助”的历史发展逻辑,根本不同于两百年来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失道寡助”的历史逻辑,这个“道”就是平等之道、互利之道、共赢之道、长久之道,笔者称之为中国倡导的“共赢主义”之道。
三、未来中国经济基本趋势
中国经济仍处在经济起飞阶段。我们估计2011-2030年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7%~8%之间的高增长。在不考虑生态约束的情况下,估计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区间为5固%~9 2%,实际GDP潜在增长率在7.9%左右。当我们考虑到能源供给、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二氧化碳排放四大硬约束时,同时也考虑到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不再追求高速增长,而是追求增长质量,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率,追求适度增长,那么,未来20年适度增长率为7.5%;其中,2011-2020年期间适度增长率为8%; 2021-2030年期间适度增长率为7%。适度增长率大体要比潜在增长率低1个百分点。以1978年为基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中国GDP,到2013年相当于26.09倍(同上,第10页);到2020年相当于44.4倍;2030年相当于87.4倍。可以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52年的时间内,使经济总量达到80倍以上,这相当于西欧12国1820-1992年172年GDP增长系数40倍的两倍。
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居首位。未来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贸易体和投资国的过程,也是30多年持续而不中断的经济起飞这一加速量变导致质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对外开放战略就是确保实现这一强国目标。2020年在中国GDP将届世界首位。无论按照汇率法还是PPP方法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将位居世界第一位。按汇率法(现价美元值)计算,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将由2012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19%,超过美国;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最新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法(PPP现价美元值),中国GDP将在2014年年底超过美国,到202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21%;按照PPP法计算(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中国GDP在2010年已经超过美国,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将由2013年的18%上升至2020年的24%。
四、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将面临更大的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压力。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美国不得不更多地与其他大国特别是中国主动开展合作,分享国际事务的领导权。同时美国由于国内的债务问题,经济复苏乏力,在全球事务中力不从心,采取收缩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扩大,其在世界中的位置、作用和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国非传统安全面临重大的外部冲击。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的安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诸如金融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流行疾病、人口安全、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等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往往涉及广泛,成因复杂。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国家间的开放越深入,中国所面对的各种安全风险也就越大。此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必须加以重视。
全球经贸主导权竞争加剧。美国精心谋划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其目的在于重塑全球经济贸易规则、重塑全球贸易版图、掌握全球经贸发展主导权。这也造成了继WTO之后的又一次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升级,中国如何应对成为突出的挑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两难抉择。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两难挑战,首先是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使经济发展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范围内这一任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其次是经济转型遭遇瓶颈,随着经济发展,发展模式转型面对着更多不确定因素。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加工贸易比重接近40%,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不及20%。经济发展同经济转型则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两难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