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连特兄弟会法国鼓乐的内容和渊源
这种称为法国鼓乐的欢快的歌舞鼓乐艺术,体现了与古巴奥连特省的非洲海地文化的最久远和最明显的联系。这种音乐是18世纪法国传统舞蹈与西非达荷美地区音乐融合的结果。18世纪90年代海地发生骚乱,海地的奴隶被转运到古巴的东部,他们将鼓乐也带到了古巴。这一文化传统的最初文字记载,是19世纪初期在距圣地亚哥和关塔那摩城不远的咖啡种植园里发现的。1886年古巴废除奴隶制之后,解放了的奴隶跑到城里寻找工作,这样,在古巴东部几个城镇中便形成了一些法国鼓乐团体。
歌唱演员和舞蹈演员都穿着殖民时期的长装
这种演出一般是由独唱演员用西班牙或法国方言开场,在领唱的示意下跟进一种木制打击乐器演奏的急促的旋律,然后用三只鼓来加强节奏。这种鼓乐器与现代的康茄鼓相似,但口径更大,是掏空整块木头制作而成的,表面还刻画着各种装饰图案。演出的指导是镇长,演员主要是女性。歌唱演员和舞蹈演员都穿着殖民时期的长装,头系西非的方巾,手执彩色的披肩。歌唱演员和着金属乐器的卡塔卡塔声和恰恰的节拍演唱。这种载歌载舞的演出,每一节都在30分钟左右,一般要持续到深夜。
法国鼓乐19世纪末期达到它的顶峰,最为流行。但从上个世纪起,奥连特兄弟会的法国鼓乐一直呈现衰败之势。今天,在众多与法国鼓乐有关的舞蹈形式中只有两种还在定期演出;一种叫"玛松"(mason),是一种模仿法国舞厅舞蹈的轻快舞蹈。另一种叫"尤巴"(yuba),是一种急剧的鼓乐伴奏下的即兴舞蹈。
演出的指导是镇长,演员主要是女性
现状和保护计划
古巴政府缺乏有效的金融手段对它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支持。致使东方兄弟音乐目前顶多在三个社区内存在。因此,有文献证明该传统有消失的危险。现在,这种文化传统的重要价值被保留,三个社区演出团体将继续保持传统法国鼓乐的生机与活力。 2003年古巴申报了“奥连特兄弟会的法国鼓乐”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