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乘坐飞机的人会越来越多,旅客的个人素质也会越来越复杂。事实上,擅自打开飞机安全门事件等,也是近年来开始频发的。因此,这就需要机场方面在安全门位置的旅客人选和及时指导上跟上实际需要,不能让严格的安检程序功亏一篑。飞机虽然是相对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也是最经不起意外的。
众所周知,任何在飞机上的不文明不安全行为,都会给飞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从飞行的安全角度考虑,如果逃生门在飞机高速滑行或飞行时被擅自打开,会令氧气突然流失,轻则机内物品被吸出舱外,重则舱门边的旅客被强大气流扯出机外,甚至飞机当场解体。所以,乘客随意打开安全门,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有意还是故意,其对乘客生命的潜在危害,都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对这类违法行为,哪怕存在客观因素,也应该秉持一个观点,就是不能只看他如何违法,而应该看他有没有违法。只要违法,就必须“零容忍”,而不是先细分到底是谁的责任,甚至讨价还价。这是不容置疑的底线。从这个角度说,这也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普法课,对今后的乘客,必然会起到警醒作用。
但这并非是说我们不需要真相。相反,更应将真相及时呈现。这不仅是为了回应公众质疑,在客观上,也是查找原因,杜绝后患。毕竟,“无心之过”的概率的确存在,不能逼迫乘客黑锅白锅一起背。而争议本身也有助于廓清人们的模糊认知,有利于乘客养成不乱动、不懂就问的良好乘机习惯,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接受教育的过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