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明当以公共理性为内核(3)

公共文明当以公共理性为内核(3)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关口,其经济并不缺乏动力,社会并不缺乏活力,但缺乏的是适应现代公共空间发展的公共文明的构建。 “公共文明”是指展现现代公共空间的质感、现代公共环境的美感、现代公共服务的人性、现代公众关系的和谐以及现代公民行为的理性等状况。可以说,公共理性是现代文明的“内核”,公共文明是公共理性的外在表现。一个国家的公共文明程度越高,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因此,我们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公共理性为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明的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讲,政府应以公共理性为基础,构建体现 “公平正义”原则的公共政策、公共规则、公共信用、公共服务、公共教育体系。公共政策影响社会公众的社会认知,公共规则规范社会公众的公共行为,公共信用引导社会公众的行为选择,公共服务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体验,公共教育培育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美国学者杰弗里·萨克斯在 《文明的代价——回归繁荣之路》一书中反思美国近年来的社会状况时认为: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特权社会,美国的政策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只服务于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也大部分为少数人所独享。美国如欲改变自己,必须重新塑造自己的社会。我国社会学者孙立平先生说过,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底线就会丧失;没有公平正义,不满和冲突就接踵而来;没有公平正义,每个人都觉得是受害者,是弱者;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政府的公共政策如果不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则公道难存。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比如统一城乡养老制度改革、户籍统一登记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民生改革、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司法改革等。

从社会层面来讲,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应以公共理性为基础,构建体现“人本思想”原则的企业责任、企业伦理、企业服务体系。企业责任影响企业的社会角色定位,企业伦理和企业服务影响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文明有一个最高核准权,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再强大也无法完全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因此,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必须担负起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放弃粗鄙的生产方式和粗野的服务方式,以“精细、精微、精致、精美”的现代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公共品质,为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产品和人性化的服务。

从个人层面来讲,个人应以公共理性为基础,构建体现 “相互为善”原则的公共意识、公共形象、公共礼仪体系。公共意识影响个体和社会关系的定位,公共形象影响个体被社会认同的程度,公共礼仪是处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润滑剂。英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 《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梁启超在《新民论》一书中这样认为:“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 ”在现代社会,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公共意识,可说是最根本的现代公民意识。在个人之外,谨记还有社会;在私人领地之外,谨记敬畏公共生活。当我们全力以赴孜孜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作为一名现代公民理应培养自己独立、创造、科学、理性的现代人格,培养快乐、友爱、开放、豁达、宽容、善意、真诚的性格,培养彬彬有礼和优雅表达的公共礼仪。

《中国震撼》一书的作者张维为,提出了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具有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的 “文明型国家”的观点。当今中国,正在步入发展的新常态,政治上高度稳定,经济上稳步增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深切认知公共理性培育和公共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里,让人们的心灵在文明的公共空间中诗意栖息,我们才能向世界传递出优雅的现代文明气息,我们的国运也会永续昌明。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