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指引党和国家工作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讲话是当代中国鲜活管用的马克思主义,为党和国家新30年的发展提供了指南。
讲话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合贯通,形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了三个30年的艰苦奋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现在进入第四个30年,面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和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挑战,如何进一步实现 “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成果历史地合乎逻辑地完美融合,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站起来、富起来后强起来,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追本溯源,融会贯通,承接历史,开辟未来,从思想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把党领导人民进行救国、兴国、强国的奋斗历程概括为“完整”的事业,体现了习总书记独特的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总书记以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宏大视野,纵论在这个宏大坐标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坚持、开创和发展。他清晰地告诉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来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我们回顾历史便会清晰地看到,一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按照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奋勇前进;二是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我们就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决心“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三是习总书记提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习总书记的新观点、新论断,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探索、坚持、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和理论贡献进行了整合,融会贯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坚守。不论时代怎样变化,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来没有变,探索、坚持、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九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完整”事业。在推进这一“完整”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指导我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一脉相承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毛泽东同志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同时,是否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是检验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和运用真理、认识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的试金石。历史已经证明,一切教条地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用以指导实践的做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能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价值,并将这一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是毛泽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论是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还是提出“以苏(联)为鉴”,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都是第一人,是全党最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表率,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习总书记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在肯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是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从而创造性地贯通了党的三代领导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作的巨大贡献和所具有的承前启后历史意义。
习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一些人的认识比较模糊。有的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有的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前后两个三十年乃至建党以来三个三十年关系,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我们党九十多年历史和正确评价新中国六十多年历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此,习总书记阐述的十分深刻。他说,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虽然两个时期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总书记的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探索的思想脉络融合贯通起来了,而且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革命、建设、改革近乎“三个三十年”中始终坚持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努力融合贯通起来了,极大地刷新了关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前进的 “碎片化”“分段论”认识,破除了一些人对“两个三十年”“三个三十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结论不相一致甚至割裂开来的局限和偏差,在新的理论高度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进而在“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这一最根本问题上打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核心链接,形成了我们党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创新理论,将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和实践价值提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新的境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