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鲜活管用的马克思主义 (2)

当代中国鲜活管用的马克思主义 (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

讲话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形成了我们党、国家、民族共同的思想文化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又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在思想文化上我们有两个 “老祖宗”。长期以来,两个“老祖宗”怎么摆?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如何对接?一直是个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如何看待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关系着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关系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文化软实力。习总书记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就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丰厚滋养给予了历史性的高度评价,而且精辟地提炼概括了15个方面的儒家思想观点,提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新思想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第一次就中华文明的思想光华给予世界人民的诚挚播撒,第一次就中华文明对解决当今全球性问题的思想启迪做出的准确传达,第一次就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化成”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进行的传神表达。习总书记说,“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不是有的政客轻蔑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出口不了思想文化吗?不是有的学者幻想中国的思想文化去中国化吗?听一听习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精辟概括与创新阐发,我们就会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就会对我们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激发起深沉强烈的认同感与向心力。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论”,我们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命脉,而且以其深邃睿智的思想丰富了和丰富着世界文明的思想宝库;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硬支撑,而且也是沟通与化解当今世界不同文化激荡碰撞的活智慧。只要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同时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就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习总书记精辟阐明了历史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清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科学态度。我们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也许会有人问,既然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同和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而且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基本原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90多年风霜雪雨而坚如磐石,就是因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方法工具,能够站在真理的巅峰,握有克敌制胜的利器。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正是在自觉地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以使得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还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所蕴含的真理和社会伦理、价值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比如:马克思主义阐明的共产主义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无产阶级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提出“以自然为本”的人道主义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以及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等等,许多方面的思想观点与价值伦理都是心心相印、天然相通的。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文化精神也是默契汇通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科学性、革命性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兼容并蓄都是相通的,她们都强调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都不偏执于固步自封,而是以开放的胸怀不断汲取新鲜的科学养分。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丢掉了马列主义 “老祖宗”,丢了就要亡党亡国;也不能忘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老祖宗”,忘了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能行稳致远。我们是“两个老祖宗”融会贯通的坚定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夹杂的糟粕难免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光靠传统文化解决不了近代以来救国、兴国、强国的问题。在近代中国,正因为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传统文化对汹涌而入的西方文化目瞪口呆,日渐衰弱的思想解释力无法拯救千疮百孔的国家。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主义、主张曾先后出场而又昙花一现地破灭了。只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以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透滋养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第一次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滋养的关系给予了科学而深刻的阐释,打破了一些人对来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与滋生于本土的传统文化之间的无意识隔膜和机械嫁接,贯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汇合,从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以及中华民族全新的思想文化图谱,理顺了指导我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滋养民族心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致性关系,为全社会坚守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