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播新秩序的价值维度

世界传播新秩序的价值维度

如果说世界传播旧秩序具有西方媒体主导、国家行为体主导、传统媒体主导的明显特征,那么,当今世界传播新秩序明显受到非西方媒体崛起、非传统媒体兴起、非国家行为体参与三大趋势的影响。

多样性:多元主体参与的世界传播新秩序

非西方媒体的崛起悄然改变着西方媒体掌控国际舆论绝对主导权的局面。近年,有学者用“The Rise of the Rest”指称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News)等非传统西方媒体的崛起。这些崛起中的新兴国际媒体致力于覆盖世界不同区域,提供不同于西方视角的新闻信息,成为广受关注、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国际传播力量。截至2014年底,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全球累计整频道用户数达3.87亿户,比2013年的3.5亿户增加了3700万户,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日俄罗斯以鲜明、大胆、犀利的新闻评论著称,已在收视率上远超覆盖当地的其他外来媒体。成立于1996年的半岛电视台以多语种、多频道迅速覆盖全球不同地区,以独特阿拉伯视角向世界提供不一样的新闻,并以西方熟悉的平衡报道策略逐步获得西方公众的信任,在一些地区以收视率、影响力换来了广告收益。

非传统媒体的兴起为多元主体参与国际传播创造了无限可能,社会化媒体更为每一个机构和个人参与传播、与其他机构和个人直接对话、互动提供了方便。如手机为实现最大范围的信息覆盖、人人参与传播创造了条件。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更打破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界限,营造出内外联通的全球传播环境。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在便捷的全球传播环境下致力于自媒体建设、积极参与全球信息流动,并以此助推其全球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催生的更多跨国企业需要多渠道开展整合营销传播、企业品牌建设;非政府组织倡导的理念和行动需要动员公众参与。个人出于个人品牌建构、关系建构等目标需要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

总之,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借助传统、非传统媒体向世界传播信息、同国际公众互动堪称世界传播秩序的新常态。

包容性:新公共外交推动的世界传播新秩序

传播技术的变化制造了新、旧公共外交的分野。旧公共外交是指在报纸、书刊、广播、电视构成的以单向垂直传播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媒体环境下,政府所代表的国家行为体,以国际广播电视、人文交流等模式向外国公众传播信息并力求影响其认知、态度、行为,从而实现管理本国所处国际环境的目标。新公共外交是指在基于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以任何人可以推动的双向水平传播为重要特征的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媒体、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外国公众提供信息,直接与外国公众对话、互动并力求影响其认知、态度、行为,从而实现管理本国或本行为体所处国际环境的目标。

被广泛作为公共外交行为分析理论模型的阿里·费舍尔(Ali Fisher)的公共外交理论模式就包含了“信息告知”、“广播”、“文化外交”、“文化交流”、“创建人际网络或长期关系”、“促进他人达成目标”、“倾听”。软实力与公共外交学者约瑟夫·奈认为,公共外交有三个基本维度,其中:最重要的是日常沟通包括危机应对、回应攻击;第二个维度是精心策划的主题化的战略传播;第三个维度是通过奖学金、人员交换、培训、研讨、会议、开放媒体渠道等经过多年努力与关键个人建立长期关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