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创新的大道上,轻装出发(2)

继承和创新的大道上,轻装出发(2)

传统文化,我们通向未来的路 第68届文化讲坛实录

戏曲工作者不是考古工作者,而是要让承载在戏曲中的文化传统活在当下

戏曲演员要呈现给广大观众好看、好听、活灵灵的、美妙的艺术。我们继承传统、敬畏传统、传承传统,还要激活传统,那就是要用最美的唱腔、最好听的朗诵的语言,用漂亮的服饰、生动的表演、精彩的身段和武打,把古今节目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们常说,戏曲工作者不是考古工作者,不是甲骨文,不是兵马俑,更不是马王堆,而是要让承载在戏曲中的文化传统活在当下。我们要在舞台上用充满生命质感的、活灵灵的、美妙的艺术形式,来展现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讲述充满启思的古代故事。

所以,作为一个戏曲演员,从小要练基本功,扳腿、拿顶、下腰、跑圆场、练身段,都有规范的、严格的程式。比如,未曾向左,先向右;比如,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在舞台上表现睡觉,也有一定的角度。

大家都知道站,站的要领是什么?站如松,要收小腹、收臀、立腰、沉肩,这样才能展现英武的姿态,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式,练起来很吃功。走起来,那就要跑圆场,要练啊,很累的。哪怕在舞台上你只走几步,但这几步就像那句话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甚至台上不是一分钟,就是几秒钟的一个动作,恐怕你就得要练好多好多年。

有一句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为以歌唱为主的文戏演员,每天都要练声,你三天不练,声带就处于疲惫、惰性的倦态了。你十天不练,或者是两个星期不练,连观众都听得出来你偷懒了,那是会出洋相的。所以,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基本功是一定要坚持练的。但是,有了基本功,你就能演好戏吗?不行,你还得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举几个例子,都是我们戏曲界特别是京剧界的前辈。大家都知道四大名旦,这几位前辈他们对中国的琴棋书画很精通。梅兰芳先生,他的工笔花卉、仕女、佛像,画得真棒;程砚秋先生的字写得好极了;荀慧生先生的山水很玄妙;家父尚小云,不但喜欢画花卉,而且也喜欢写字,他喜欢何绍基、翁同龢的字。再往前,我们称作梨园“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先生,他的字、他的画都好极了。这些前辈都给我们立下了一个戏曲人应该如何从业、如何提高自身素养的崇高的标杆。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我们要多想点办法,多做一点探索,多做一点实事,克服一点急功近利和炒作

戏曲人不是卖艺的匠人。我们要把具有美学高度的好听、好看的表演艺术呈现在舞台上,不仅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听享受,还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渗透其中。

我记得张衡有一句名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我想,这就应该是我们戏曲人的座右铭。在我的理解中,我们不仅仅是在舞台上演艺谋生,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去渗透、去传递中华民族的真善美。我想不大会有人一边爱看中国的昆曲、京剧,一边去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的,因为这些戏都是劝人上进学好的。所以,作为今天的戏曲人,我们不仅要有社会责任感,更应该有沉甸甸的社会担当。

我出生在北京,在古都西安工作生活过32年,后来又来到了上海,这是我最爱的三个城市。我认为上海这块热土是能够做事情的,是能够做成事的,是能够做成大事的地方。当初我之所以来上海,不是因为上海当年就像今天这样繁华,而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就感受到上海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上海观众的热情,感受到上海的文艺团体的团队精神,是这些把我吸引到上海滩来了。

到了上海以后,我排了几出戏,能够站住的大不了三出:《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和《廉吏于成龙》。《曹操与杨修》是一部警世之作。排《贞观盛世》,我是被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给迷住了,我觉得戏曲舞台上应该展现魏征敢谏、善谏的精神,所以在庆祝建国50周年的时候,我们就排了这出戏。《廉吏于成龙》则是2002年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启发之下,我读了清史稿的记载,又读了王永泰《清官于成龙》的长篇小说之后,我们进行了京剧《廉吏于成龙》的编排与演出。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戏曲人就是要在舞台上演警世的作品、明世的作品,还有劝世的作品,劝大家做人要做像魏征、于成龙这样的人;当官,要当于成龙这样的布衣高官,不要犯曹操那个悲剧性的错误。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