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期面包商家拒退 开始维权
法制晚报:您第一次打消费维权官司是什么时候?您一年仅在朝阳法院就提起92起诉讼,您是出于什么目的在打假?
韦先生:我是2014年4月开始搞专业维权的,以前我只是国贸CBD中某公司的普通销售员工。
2014年4月,我在超市买到了过期食品,要求该超市退货,但对方拒不认账,且态度恶劣。双方协商未果,我一怒之下将对方告上法庭,由此正式进入维权打假的行业中。说来我曾经是一名受害者,我现在打假的目的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的监督力度。
法制晚报:您提起的消费维权诉讼主要涉及哪些领域?被告是实体店多还是电商比重更大?您是刻意去买“带病”商品吗?
韦先生:我一般做食品领域的维权,关于是实体店还是网购,取决于天气的变化。夏天去超市较多,冬天网购较多。但并不刻意,一般都是在自己需要买什么东西时,顺道逛逛超市或网购,就可能发现相应的问题。
比如我家米快吃完了,我去超市买米,就会顺带着看看其他商品,如果发现问题就买下来,然后再去维权。
证据来自百度 三成官司啥都没捞到
法制晚报:每打一起官司大约要花费多长时间,需要多少成本?
韦先生:官司打熟了就会发现,一个案子只需要在立案、开庭、宣判时去法院,如果是补充和更换新的证据可以邮寄。
我没算过打一场官司需要多长时间,因为我可以同时发现5个商品有问题,然后分别起诉维权。我的证据都源自百度,并不难找。我除了业余时间去跟客户谈装修装修合同,做点副业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维权方面,这是主业。
法制晚报:您打官司有什么技巧,会有败诉的案件吗?
韦先生:打官司不可能全胜诉,搭钱搭工夫、最后啥也没捞到的案子占到三成,例如起诉伊利面包虚假宣传一案。这个案子发生以后,被告方更正了自己的错误。最后法院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但实际上我是胜诉了。
相反,大部分企业和厂家是不会因为我这个小案子而改变的,那样即使我胜诉,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失败了,我其实怕自己做的事对于净化这个消费市场起不到任何作用。
打假不仅为赚钱 商家不能糊弄人
法制晚报:您觉得自己算是职业打假人吗?许多职业打假人开了公司,靠打假赚钱,您打官司有没有赚钱的目的?
韦先生:我认为不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职业打假人”,首先都是消费者,是顾客,我不排除自己对部分商品“知假买假”是为了赚钱,因为不论做哪一行,首先是要生存,要吃饱肚子,但绝不仅仅是想凭着这个赚钱发财。任何人到了超市购物都是消费者,商家都不能随意糊弄。
延伸采访
职业打假有公益性
能监督市场商家
北京市律协律师张峻铭表示,普通消费者如果要打一场维权官司,保守估计成本在5000元上下,请专业律师每件最低在3000元(申请法律援助除外),同时还包括向公证处缴纳的证据保全费用1000元,以及诉讼费、误工费等一系列费用。
“比如消费者在超市购得一箱过期啤酒,价值一般不会超过100元,即使打官司获得了10倍赔偿,维权成本也远远超出获赔数额,消费者就会放弃打官司的想法。此时消费者应保存证据,然后到消协、工商、质监部门投诉,与商家沟通协商。”
张峻铭介绍,“如果真要打官司,没有一年大多出不来结果。去年新消法开始实施后,出现了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潮现象,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它具有公益性,能够对市场、商家起到监督作用,对消费者维权也有推动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