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60亩“医疗慈善用地”,王玉琼说,她计划在征用的土地上开发房地产项目创收,“敬老院(若)建成后,短时间内难以盈利,肯定需要后续的资金投入。有位律师告诉我应该多征点地,利用多出的土地做房地产经营来维持敬老院”,王玉琼自称这个想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王玉琼认为在“医疗慈善用地”上搞房地产开发无可厚非,因为“为了敬老院这个项目,我前前后后已交给政府1800多万”。
记者在现场看到,王玉琼“筹建的敬老院”至今未开工。王玉琼方面解释,未开工系此前租用村民土地的企业主趁机提出较高额度的搬迁赔偿,公司无法接受,“我们也想尽快把敬老院项目开展起来,一直在催政府尽快出面协调,但政府总说让我们顾全大局,我们只能等待”。
“慈善妈妈”为何能把慈善做成生意
2011年初,云南当地多家媒体曾以“女老板寻子八年”为题报道了王玉琼因寻子多年千金散尽,而后又东山再起的感人故事。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玉琼每次对媒体都提及自己将斥资500万建造敬老院、并以儿子的名字命名的事。这便是新闻“主角”王玉琼“慈善妈妈”名声的由来。
为什么我在评论之前要先交代一下上述背景呢?因为王玉琼后来之所以能借慈善之名圈钱敛财,和“慈善妈妈”这个道德光环是有很大关系的。就目前相关披露的信息看,有几个事实是可以确定的:一是,王玉琼从当地政府手中低价拿到的60亩地,落入了以她为法定代表人的一家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而她自己也承认了,“计划在征用的土地上开发房地产项目”。二是,打着壹基金捐助1500万元帮助其做项目的旗号,把原本应该进入当地公共财政收入的、长达14年的出租车广告收益权,划入了同样是以王玉琼为法定代表人的一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然而,更耐人寻味的,还在于当地政府的态度。文山州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称,在出租车GPS定位系统项目上,“当事人主观上做事的方式方法或许存在一定问题,但客观上达成的效果还是好的。”至于60亩“医疗慈善用地”被转为房地产项目的事,王玉琼也称,这个想法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虽然我们无法判断王玉琼“筹建敬老院”的初衷如何,但根据现有的事实来看,这就是一桩以慈善之名而“四两拨千斤”,套取各种公共资源的事件。能够从政府手中廉价拿到大片土地,应有两种可能。一则,因为行骗人顶着“慈善妈妈”光环,打着“慈善”名义,有关人员被其光环欺骗,一路绿灯为其大开方便之门,致使其项目申请资料容易蒙混过关。如果是这样,负责把关审批人员就是失职。二则,“慈善妈妈”与相关项目审批者之间存在利益勾结,如果是这样,审批者就是渎职。
王玉琼所做的这些事,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王玉琼似乎是把慈善当作一门产业,在做一门“慈善生意”。生意,本无是非对错之分,在商言商,逐利是商人的本义。但是,若在“生意”前加上定语“慈善”,意思马上就变了。从个人情感上讲,我是不太接受“慈善生意”的。如果慈善成为一门产业,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如果一个人以慈善的名义,向政府要项目,向社会要条件,那就是对其他市场主体的不公平;而且既然是“生意”,也就意味着个人会从中得到好处,甚至会得到大头。别人以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你却从慈善中获益谋利,这对别人也是不公平。任由“慈善生意”发展下去,只会让善良的人们受伤,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未必能够得到帮助。
而想要把慈善做成圈钱的生意,当然需要有其存在的土壤。应该说,慈善本应该是一个社会内部的互助机制,这些年为什么在中国反而变成了事故多发区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掌握公共资源的“权力之手”一旦进入慈善,便造成了它存在可能腐败或者其他滥用资源的可能。这也是现代慈善为何追求完全独立的社会化运作的原因所在。另外,这些年我们从媒体公开报道中,也可以看到,不管是卷入“刘志军案”中的山西女商人丁书苗,还是曾被称为“四川首善”的刘汉,不少因“政商交易”而落网的人,都与“慈善”有着联系。对于这些伪善人,拿出一点小钱做慈善,掩盖巨额非法收入,是小投入、大回报的合算生意。对于有些人来说,慈善不仅助其树立自身形象,而且更懂得如何利用慈善扬名立万,使之成为通向权贵之门的垫脚石。
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对于国内慈善现状曾有过一系列的质问:钱是否真到了那些有需要的人手上?我捐的钱你们到底有没有用到那里,还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消耗掉了?之前你告诉我你的目标,之后你还得告诉我结果是什么,我明年才有机会继续认同你的理念。在国外运作成熟的社会化慈善体系中,慈善组织一旦注册,就必须对公众公开透明,并接受公共监督。所有募集到的资源(包括钱、物及志愿人员)必须用于慈善活动,如果用于其他目的就是非法。另外要引入独立审计,设立第三方审计制度,严防慈善组织弄虚作假。每一次活动、每一个步骤、每一分善款,都需及时公开,最大限度地赢得捐款者的信任。有一支在英国成立,遍布全世界200多万人参与的“救世军”,他们的理念是,通过爱心来武装自己,用这种爱心然后把这种捐款收集起来之后,帮助世界所有的贫困人。它所有的这些东西完全是民间性质,尽管每年接收和捐助资金高达128亿美元,但是它每一笔账目精细到最后的小数点,都是很细致的。然后每款每项都放在网上,让所有的捐款人来看。这种形式,可能才是真正回归了慈善的本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