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趋势与任务(3)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趋势与任务(3)

核心提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转型发展将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的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以及转型期城乡社会风险趋于显化,对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趋势与任务

图1 我国社会保障方面总体公共支出及其相当于GDP比重变化(2008-2013)

从社会保障方面的整体公共支出情况看,2008年,我国社会保障方面公共支出为20647.6亿元,[7]到2013年就达到了59019.5亿元,期间年均增幅达到23.4%约为同期我国GDP年均增速的两倍;也正是在这5年间,我国社会保障方面总体公共支出相当于GDP比重从2008年的6.57%增至2013年的10.04%(见图1),这是在世界现代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社会保障水平“大跃进”,也直接反映了中国党和政府对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和建设成效大大超过西方国家,也意味着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巨大提升。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发展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其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基本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现象仍普遍存在;再次,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衔接和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又次,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性有待改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情况突出,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加大;更次,社会保险统筹水平和统筹层次还不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基层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最后,居民住房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大型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住房价格畸高、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多数三四线城市住房供过于求,宏观调控压力高位延续。

二、“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赖于投入、制度和国家能力三大支柱的同步建设,从而回答好如何保证社会保障投入可持续增长、如何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来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这三个关键性的问题。由此出发,“十三五”时期的社会保障发展应着眼于增强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劳动就业、财政税收等重大制度变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优化社会保障体系自身结构及责任分担机制,实现社会保障权责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各级政府与社会组织、个人之间进行合理配置。

“十三五”时期,从社会保障发展的机遇来看:首先,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改革部署,为中国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其次,中国国家能力尤其是财政汲取能力的增强,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经济还将保持持续中高速增长,加之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有条件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再次,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变革提供外部压力。

从挑战来看,首先,我国的超大人口规模以及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化解;其次,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从农村向城镇、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以及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的粘性下降,使得我国人口总体呈现出高流动性特征,对社保资金征缴和社保福利供给带来困难;再次,我国社会保障发展长期形成的利益失衡与利益固化藩篱,以及体制性障碍造成的路径依赖不易突破,现行社保制度存在的缺陷不易弥补。

由此,基于上述形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应着力打造中国社会保障“升级版”,为最终建立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努力。

责任编辑:郭安琪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