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增长速度转变过程中取得重要发展成就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为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宏观经济方面,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处于合理区间,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64334亿元,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之首;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史新高,2014年新增就业达到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远低于预期指标;物价水平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
在经济结构方面,截至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1.2%;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全年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产能过剩矛盾受到高度重视,“十二五”前四年,累计淘汰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分别达到7500万吨、6900万吨、5.7亿吨和1.52亿重量箱,大幅度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
在微观经济效益方面,我国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201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增长8.6%。
在资源环境方面,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行动更加坚决;2014年能耗强度明显下降,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6.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
在人民生活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数年高于GDP增速。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均明显高于GDP增速。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能取得这份亮点频现的优异成绩单,实现增长减速而经济社会发展不减速,有力证明了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意义。
在这些可量化表述的成绩背后,还有两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第一,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与方式。在应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中,特别是面对两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我们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牢牢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有效降低宏观调控成本。宏观调控通过促改革激发发展动力,通过调结构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惠民生挖掘发展潜力,保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第二,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本届政府从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第一件大事。截至2014年底,已经减少1/3的行政审批事项,为引领新常态提供了制度保障,调动了社会大众的创新潜力,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