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后冷战时代,地区热点问题呈多发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中东和平进程、非洲问题、乌克兰问题、朝鲜、伊朗核问题已经成了影响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热点问题。
中国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共同建设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的主张,并与各方一道寻求加强核安全的有效途径。中方支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核能安全,积极推进相关国际合作,以促进核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核能利用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中国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六方会谈是协商解决半岛有关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和平台,能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平衡解决各方关切。希望有关各方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局势紧张升温的行动,积极开展接触对话,继续致力于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争取尽早重启六方会谈。中国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当前,伊核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方应加大外交努力争取成果早日落实,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也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寻求早日解决有关未决问题。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问题的核心。中方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东问题有关各方应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阿拉伯和平倡议”、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等基础上,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妥善解决彼此争端。中国对以巴再次爆发冲突深感遗憾,谴责任何伤害无辜平民的行为。中国坚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和解决以巴冲突的“五点和平倡议”,希望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反对兵戎相加。以巴冲突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以巴有关各方应把和谈作为不可动摇的战略选择,相互释放善意。和谈要相向而行,不能背道而驰,尤其要避免和谈破裂导致紧张升级。叙以、黎以两线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予重视和推进。
中国希望阿富汗实现政治、安全、经济平稳过渡,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解进程,支持阿富汗成立基础广泛、具有包容性的政府。中国主张“国际社会应尊重阿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履行对阿富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援助承诺。”中国支持伊拉克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伊拉克政府为维护国内稳定和打击恐怖主义所作努力。中国支持和鼓励伊拉克各派继续开展包容性政治对话,推进伊拉克政治和解与经济重建进程。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反恐问题上,国际社会应形成共识与合力,重视地区热点问题间的联动效应,实现综合治理。中国坚持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是唯一出路。叙利亚各方的当务之急是从国家前途和人民安危大局出发,尽快停火止暴,重启谈判进程,走出一条符合叙国情、兼顾叙各方关切的“中间道路”。支持采取切实措施缓解叙利亚人道局势,将继续向叙利亚人民包括境外难民提供人道援助。
在非洲问题上,中国认为利比亚各派力量应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立即停火止暴,通过包容性对话和协商解决彼此分歧,尽快恢复局势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应合力劝和促谈,切实履行对利比亚承诺,共同推动利比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帮助利比亚实现政治过渡和推进经济重建。中国真诚希望南苏丹冲突双方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及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切实执行停火协议,开展包容性谈判,通过政治手段化解分歧,实现全国和解。国际社会应继续坚定支持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的斡旋努力和主导作用,并向南苏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应充分发挥联合国、非盟、苏丹政府“三方机制”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平衡推进维和部署和政治谈判的“双轨”战略。今年1月我国按照联合国维和行动统一部署已经派出首个成建制步兵营700人加入苏丹维和行动。索马里和平进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希望索马里政府和人民把握当前历史机遇,早日实现和平安定和国家重建。中国驻索马里使馆已恢复,并尽可能的帮助索马里恢复与重建。中国坚定支持马里维护国家主权,通过和平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北方问题。中国一贯支持马里和平发展事业,向马里、非盟及地区有关国家提供了必要援助,积极派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在马里的维和行动。中国希望中非国内主要派别切实履行停火承诺,致力于民族团结,为政治过渡和国家重建创造良好环境。希望国际社会加大对中非局势的关注和投入,支持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多层面综合稳定团开展工作。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认为政治解决是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有关各方应开展对话,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在兼顾各方利益平衡基础上寻求全面解决危机的政治方案。中方支持有关国际协调机制加大劝和促谈力度,也愿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