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2)

“法治”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产物因现代市场经济的勃兴而生成,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看,“法治”已成为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的调制经济发展的利器,在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法治”的发展与运行强调的是定分止争,在法治背景下,任何国家必须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明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权利(权力)边界;确立和保护私人财产所有权、集体财产所有权、国家财产所有权;高度重视产权制度的建设与确定。这是提升市场经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是平定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是市场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实质正义的回应。“法治”的功能还在于能够对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加以控制和干预,实现对经济发展风险的规避,平抑各种不利因素。在“法治”环境下,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因此,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经济的精神,加强经济立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这是经济立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按照《决定》的要求,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二)建立健全民事法律制度,用以保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保护产权制度,维护契约精神与机制,有效地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组织相关的人员编纂民法典,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保护。《决定》还特别提出要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

(三)建立和健全商事法律制度,用以促进市场经济各个要素市场的发展,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市场经济交易公平、意思自治等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或称体制,要求进入市场参与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商事主体,法律要供给商事主体资格取得的条件和途径。商事主体一旦取得了合法的身份,就意味着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商事活动,不应受到来自任何主体的强制与干预。

(四)保证经济法律制度整体协调,实现有效监督。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加强法治建设: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的法治建设,让公权力在经济调控领域的行使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限制政府的权力,要让政府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二是加强市场管理法治建设,重点是划定市场管理权力的边界,确定市场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完善市场管理法律体系,加强市场管理权力行使的社会监督和社会评价,要通过完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总之,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必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从具体法律制度开始,包括经济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加强经济立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特征的有力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精神,切实提高我们治理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在“法治”的保驾护航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才能体现平等、自由、安全、秩序、效率,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彰显市场经济所拥有的竞争能力和优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