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如何“走出去”(2)

中资企业如何“走出去”(2)

——以墨西哥撤销中铁中标为例

中铁建折翼的背后,推手之一是墨西哥的国内政治博弈。墨西哥为总统制的联邦共和体制,也是多党制的国家,仿照美国采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现任总统涅托所在的执政党是革命制度党,该党在参议院128 个总席位中获得 52 席次(40.6%),在众议院500名席位中有212席(42.4%),在参众两院中均没有取得过半的多数。随着2015年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政党间的博弈更加白热化。在高铁事件之前,因为43名学生集体失踪的“伊瓜拉事件”,执政党迄今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导致墨民众集体抗议的声浪遍布全国,涅托政府面临空前的执政压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铁事件成为反对党攻击执政的涅托政府的又一枚炮弹。早在招标开始之前,墨西哥在野党和媒体就紧盯这一大项目不放,意图抓住执政党的把柄。在2014年10月底,主要的反对党议员召开发布会,要求政府取消招标,理由是招标时间太短,对参与企业不公平,而且质疑与中国领衔的中标联合体中的墨西哥企业和执政党关系密切。在墨政府公布中企赢得高铁项目之后,反对党并不死心,甚至指控双方存在“内幕交易”。在议会没有完全多数的情况下,高铁成了反对党将死执政党的关键棋子,如果强推这一项目,面临执政危机的涅托政府可能陷入垮台危机。

未来中国的海外投资分布更加广泛,涉及的国家更加多样,国情更加复杂。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优先发展的方向是东南亚、南亚、俄罗斯、中亚国家以及处在交汇处的中东和东非国家。这些国家不仅风格复杂,很多都没有完成现代化转型,而且很多国家的国内政治还掺杂种族、宗教等复杂因素。一些国家愿意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果实,接受中国的投资。但也有一些国家担心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太高,担心国内产业受到中国的挤压,而这往往容易引发其国内的激烈辩论,在西方媒体主导全球舆论的情况下,中国投资往往成为需要“被警惕”“被透明化”的对象。

对可能的地缘政治经济效应预估不足

高铁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其经济属性,高铁是高度资本密集型的产品,高铁建设不仅投资额度大,创造大量的就业,而且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建成之后,高铁也大大加快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整合。另一方面,高铁本身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表现在一国高铁行业的标准化,以及建设高铁对地理、环境信息的勘探采集。

可以说,国内政治只是中企在墨西哥高铁项目上遭遇滑铁卢的导火索,高铁项目引发的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则是另一无形的杀手。美国在北美洲的影响力是路人皆知的事实。在美国的地缘战略布局中,墨西哥不仅是美国的后院,而且是至亲的小兄弟。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是美国主导的自贸区,高铁的建设应该按照北美的工业模式和生产模式来进行。这一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美国、加拿大负责产品的科技研发,墨西哥负责组装。北美的汽车工业是按照这样的分工进行的,飞机工业也不例外。按照一位加拿大学者的说法,美国自己要建造北美大陆第一条高铁,并最终沿线运用美国的标准建设联接北美大陆的高铁网络,这样的话,美国就可以深入加、墨两国的腹地,进一步控制两地的经济。在美国本土尚未有高铁的情况下,美国并不乐见墨西哥在北美大陆拥有首条高铁线路,尤其是出自战略对手——中国的高铁技术和标准。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