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心价值观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根本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筑牢文化根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实现中国梦筑起不倒的精神长城。

核心要点: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液里,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孕育了丰厚的土壤。

■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必须坚持继承弘扬,重拾文化的碎片,唤醒心中的记忆,播下希望的种子,让流淌在传统文化之中的大智、大真、大善、大美世世代代传下去。

■ 始终坚持“为我所用”,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融会贯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根本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筑牢文化根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实现中国梦筑起不倒的精神长城。

重新审视筑牢文化根基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纵观中国近现代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等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涵养着国人团结奋进的美好愿景,始终点燃着负重前行的思想火把,是中国梦萌发壮大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撑。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光大繁荣优秀传统文化,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传统文化因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永葆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八方,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正如美国汉学家孟德卫所讲“1500—1800年的3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至少到18世纪末,欧洲接受来自中国的影响是因为他们视中国文化为更优越的文化,且乐意向中国借鉴”。多年前,多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聚集法国巴黎并发表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际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认识、理解中国的一扇窗,是打开世界大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当前,我国要得到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这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比如,中华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强调“民惟邦本”、“民贵君轻”;强调“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液里,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孕育了丰厚的土壤。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盘拷贝,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广泛吸纳了人类文明的其他优秀成果,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