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塑造国家安全环境的创新实践
记者:习主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演讲中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一带一路”对塑造国家安全环境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
任天佑: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各个国家都有维护和塑造地区安全和世界安全的共同责任。习主席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为此,习主席在多边场合多次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型安全观,得到了亚洲和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大手笔,也是国家安全战略上的大手笔。
从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看,一些国家坚持冷战思维,在外交、军事、安全、经贸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意图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一带一路”的实施,使中国能够“东出海”“西挺进”,实现陆上和海上战略互补,开辟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有利于打破外部的战略围堵。
从国家长远战略利益看,没有“大周边”的安全环境,没有亚欧非的安全环境,中国发展将是高成本、难以保证和难以持久的。周边安全、合作伙伴安全是中国长远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当今世界的安全不是单向的、孤立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只有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才能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经贸合作为主线,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建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彼此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使沿线各国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军事互信更加巩固,使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这也有利于塑造中国“大周边”的安全环境,推动亚欧非等沿线国家提升国家治理水平,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从而塑造更好的区域安全和世界安全,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