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5)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5)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三、改革——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在它一产生以后就是完全成熟的,十分完美的,不可能不在其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各种变化。这种情形和人类历史上已往经历过的各种社会形态是一样的。

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制社会,都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阶级剥削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在感到自己统治的社会发生某些弊病,需要在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若干方面实行某些改变,毅然采取行动,促成这种改变,这就叫做改革。在阶级剥削社会中,革命和改革的不同在于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而改革一般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革命如果取得成功,则其结果是由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改革则一般是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中的变革(由于改革而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例如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有过的。这是因为前后两种社会形态虽然不同,但毕竟都是阶级剥削制度的社会)。在美国经历从1929年起的严重经济危机时,其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就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比较重要的改革。罗斯福的“新政”在开始实行时,就引起了世界各国舆论的注意。当时对它有种种不同的评论,有人甚至认为罗斯福是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但实际上罗斯福所实行的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一种改革。这种改革确实使资本主义还没有用完的生命力渡过危机而发挥出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以后的三四百年间,在各个国家中经历过大小程度不同的多次自我改革。这段历史是很值得回顾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表明,人们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自觉性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种高度自觉性是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表现为人们能够大致了解新社会发展的方向,至于新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是人们不可能在事先掌握的。因此人们不可能像依据一个完美无缺的蓝图那样,一下子就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的大厦来。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存在的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可能不和其他社会一样,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也可能在认识上发生错误,新社会的发展变化就会更加复杂。历史经验证明,在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在建设者的认识错误需要纠正的时候,人们如果不能及时地实行改革,建设新社会的事业也可能失败。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改革是经常需要的,或者说需要进行改革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现在我们所说的改革,是针对从50年代后期起的20多年间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经验而提出来的。这20多年的经验之所以提出改革的要求,和对此应该做怎样的改革,是同从20年代后期起的60多年间以苏联为主的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关的。在上述历史时期内,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正面经验,也暴露了在原来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所难以避免的一些弱点,暴露了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一些扭曲的认识。在历史的指路牌上显示出了不改革或者不能恰当地改革就要灭亡的严重警告。

在上述历史时期的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及其他有关的体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缺点,概括起来可以说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过分地依赖集中的国家权力,以此来管理一切,支配一切,既使国家负起了力所不能及的沉重担子,又使除集中的国家权力以外的一切社会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受到压抑。

第二,没有从资本主义社会吸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有用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有些可以拿来直接应用,有些需要加以某种改造。

这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正确的或不完全正确的认识。按照这种模式,社会生产力虽然也会有一些发展,但发展是很有限的,甚至明显地表现为停滞。

中国在革命胜利后走向社会主义的时候,曾经搬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这固然因为当时中国自己还没有独立的经验,也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受苏联既有的种种观念的束缚。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也曾对苏联的模式表示怀疑,并且试图实行改革,但他们并没有能在实践中推进改革,或者还因为未找到正确的改革途径而犯了另外性质的错误。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