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说:“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以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引文只注页码)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些什么重要的新的思想呢?本文将对此作一些初步的研讨。

邓小平的著作当然不是像通常的教科书那样,提出一般的定义,作出一般的解释。邓小平的目的不在于找出普遍适用的公式,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63页)

但是,我们又必须探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哪些新的内容。邓小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总结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也涉及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由此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论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长青的树,本来应该随着实践而发展,不断丰富起来。邓小平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讲四个问题:一、发展生产力;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改革——解放生产力;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1986年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第172页)这个论点他在1992年春到南方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又加以展开。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373页)

邓小平一贯强调,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的地位,多年来他反复地讲这点。“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第63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第116页)他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相联系的。

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所说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等谬论,邓小平以振聋发聩的声音断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之所以强调这一点,还不只是为了驳斥“四人帮”,而且是针对长期以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的缺点而说的。他说:“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第63页)因此,他又说:“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第116页)

从我国历史中,还可以看到,“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思想,有长久的、很深的影响。封建时代的农民革命,总是也只能是在原有的低下的生产力的水平上,以实行平均主义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种平均主义也是一种贫穷的社会主义,它虽然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在现代生活中是绝对有害的。

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当然不是说只要是发展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第123页)对于社会主义说来,公有制当然不是可有可无的,按劳分配制度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111页)他又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第255页)

有人这样提出问题说,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公有制还是发展生产力呢?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答复是,只有以公有制为目的,才能不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另一种答复是,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就要把这看作目的,而把公有制只看作一种手段。这样提问题和答复问题,我看都是不恰当的。如果说的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那么它既不是公有制,也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全社会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直到能够进入共产主义),邓小平以通俗的语言称之为共同富裕。关于共同富裕是目的,他曾多次说过。例如,“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第110—111页)为了共同富裕就必须发展生产力,必须有公有制。如果放弃公有制,即使生产力发展起来,将只是极少数人富裕,形成两极分化;如果不发展生产力,即使有了公有制,将只是共同贫穷。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切形式的空想社会主义都主张公有制。应该说,社会主义的理想从来是和公有制的要求相联系的,屏弃公有制就无所谓社会主义。但以往的社会主义思想都在低下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考虑公有制,几乎都是主张贫穷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就在于要把公有制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生产力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邓小平也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第63页)所以注重发展生产力,破除对贫穷的公有制、贫穷的社会主义的崇拜,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邓小平不是复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见解,而是以新的东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他提出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样一种思想。

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第116页)这里说出了毛泽东和我们党过去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的原因。可以举出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志说过的许多话,表明他们是非常想发展生产力的;但是因为方法不对头,结果在实际上忽略或忽视了发展生产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