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进入2.0版:探索国家“未来的制度”

自贸区进入2.0版:探索国家“未来的制度”

上海自贸区运行以来一年半,已经走过总结经验、向外推广、区域扩张等数个拐点,今年1-3月,全国人大财经委专题调研组对自贸区先后组织了两轮调研,并于近日出具了调研报告。

前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中期报告,汇报了自贸区试点的整体工作成果。

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高度评价其报告,认为内容清晰、实事求是。也有委员指出,国务院报告站位很高,但深度和详实度略有欠缺,不过有人大财经委的报告作为补充,两相对照,能够全面了解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013年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海自贸试验区获得行政审批下放权限,正式挂牌。改革运行一年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向全国推广28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广6项改革。

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同步成立新自贸试验区,与区域扩大的上海自贸区一道,成为试点“排头兵”。

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改革高地,不是政策洼地

“我随财经委到天津做了调研,天津人现在感觉很兴奋,强调是五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在一起。”辜胜阻委员在审议中表示,“有人说现在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0版,2.0版和1.0版有什么不一样?2.0版最大的不一样是强调服务国家战略。”

多位委员在审议中表示,通过听取国务院报告,现在对自贸区的战略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现在有很多需要试的制度,这些制度绝对不是一个区域的制度,而应该是国家未来的制度。财经委报告当中也谈到这些问题,希望各个试验区能够在加强顶层设计中、协调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吴晓灵委员说。

吕薇委员也表示,现在各方面在认识上、理解上还不太一样。“我们有一个总的感觉,关于自贸试验区试点工作,地方的积极性比较高,更多当做要求政策优惠的机会,而部门把握主要还是体制和机制的试点。”

黄小晶委员解释得更为详细:“在自贸区刚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它应该是一个享有很多政策、很多优惠、类似于特区性质的地方,实际上不是一些人所想象的那种,它是一个改革的高地,不是政策的洼地。”

他进一步指出,部委不应在一些很具体、可实施的政策上再“扯皮”,国务院制定的政策不可能太具体,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千万不要因为部门利益的作怪,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应该是国家利益至上,不要感到我这个权受影响了,以后怎么办?要服从中央的统一号令,为了一个目标去做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