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纠正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是网络治理的当务之急
为了顺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们决不能让网络成为社会情绪的宣泄地、社会怨气的集中地,进而瓦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纠正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是网络治理的当务之急,需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一是要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正在成为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第四种主权空间,“网络战”在一些国家已经打响,互联网舆论引发的“颜色革命”在中东北非地区已真实上演。既然互联网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信息的安全,它也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我们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进而积极引导国有资本组建互联网媒体企业,主动参与网络市场竞争。对于数据新闻、大数据等代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行业,国有企业应该具有前瞻意识,抢先一步争取网络用户和市场空间,进而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二是要以破除西方迷信、塑造中国自信为根本,改善网络舆论生态。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要增强中国自信,必须要解决互联网“呲必中国”现象反映出的当前网络舆论生态中滋生民族自卑情绪的土壤,深度剖析这种舆论生态形成的原因和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语言是思想的表达,互联网“呲必中国”言论反映的是发言者头脑中的社会价值观,也就是对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认知问题。“呲必中国”的网络发言者往往对中国的发展求全责备,对中国的成绩不屑一顾,对中国的问题夸大其词。这类站在外人立场批判自己的“局外人”心态表明,他们虽然身为中国人,却已失去了中国心,沦为西方价值观的拥趸。对此,我们必须破除西方迷信,重塑中国自信。一要以理服人,敢于和西方的错误价值观作斗争,彻底揭露西式民主、自由面纱背后的虚伪性,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解释和贯彻落实工作;二要用事实说话。通过改善民生、生态等实际工作,充分展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先进性,以越来越显著的发展成绩赢得民心;三要对网络大V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避免情绪和言论的极端化。
三是要以网络媒介新技术为基础,建立健全网络治理体系。网络舆论作为新技术发展的现象,产生于、依附于网络媒介技术工具。目前,网络论坛、搜索引擎、微博背后的计算机程序根据粉丝数、点击量、社会知名度等指标来推荐关注对象和话题,使少数社会名人一跃而成网络大V,轻松地获得了话语权,影响了草根网民的意见表达。我们要在促进话语权利公平的导向指引下,完善计算机程序、开发新的媒介工具,以技术手段为基础,促进网络空间心平气和的公共讨论氛围,进而切实保障广大网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和社会正面话题的传播自由权利。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法律、政策引导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传播的社会正能量,积极开发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言论自由的新媒体工具。
四是要完善网络媒体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于市场经营主体的网络媒体来说,他们通过吸引点击率来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若把点击率和经济利益置于国家法律和政治安危之上,就必然会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处理。要在网络媒体审批、年检等各个环节,督促网络媒体自觉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并且将此作为网络媒体运营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对于公然违抗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网络媒体,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惩处,绝不能让各种公开辱华辱党的言论把网络当作法外之地,肆意泛滥。对于公然违反我国宪法法律、致力于推销西方政治意识形态、散播政治谣言的网络论坛,一定要依法严厉处置。
五是要做好青少年网民的教育引导工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占据中国人口总数的47%,并基本覆盖了我国4.84亿10至39岁的青年人。青年的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国的未来走向,如今中西方各种思潮都在互联网上争夺中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社会的思想基础,在网络舆论战、思想战中输不得,更是输不起。青少年的上网活动基本上是自发行为,他们在缺乏基本上网知识的情况下就已经在网上冲浪。对于如何筛选鉴别有用信息、如何自觉远离有害信息、如何进行网络舆论价值判断,他们也说不清道不明。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网络舆论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把网络意识形态形势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或者开设有关网络使用的选修课,培养青少年学生科学上网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在社会教育中,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网民群众的网络媒介素养和运用能力。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爱国”也不能成为一件过时的事情,“辱国”也断不能成为一种时髦。中国今天面临的互联网舆论问题,世界其他国家也正在遭遇,网络治理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此,我们既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网络舆论问题,不要被困难所压倒,又要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一步步促进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起来。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微博意识形态斗争的规律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SKL004])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