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期间指出:要把服务业培育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要发挥比较优势,顺应服务业转移加快的趋势,不失时机地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提速升级。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目标。这既是河南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主持人:杨晓东
嘉宾:
许贵舫(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
王芳(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兆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必须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郑州CBD、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等载体,加快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以商务楼宇、特色商业街、综合商业设施和现代专业市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服务业集群。
●要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垄断,向外资和社会资本开放。
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
主持人: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那么我省服务业现状如何?
王芳: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60%,其中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比重超过70%,就连新兴经济体印度和俄罗斯也达到57%。河南作为经济大省,长期以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河南服务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3个百分点,侧面反映了全省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对经济增长贡献不高。
总体来看,我省服务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短板:一是内部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以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处于主体地位,而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在研发、设计、采购、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研发中心、财务咨询公司、专业营销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比较缺乏。三是缺乏品牌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能够形成品牌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很少,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支撑,在信息网络、会展、居民服务业等方面还不具备竞争优势。
许贵舫: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河南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动力。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加之外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健康服务、互联网金融、新型信息消费等服务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传统业态,并呈现加快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态势,逐步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近年来,河南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对稳增长、保就业以至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迅速凸显。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河南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消费需求呈现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等趋势,人们对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物质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对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精神性服务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未来一个时期是河南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时期,其根本目标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离不开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支撑。因此,着力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对促进河南居民消费升级、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