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重点领域提振发展
主持人:去年5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这对推动我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请问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重点和方向在哪里?
刘兆鑫:《意见》中对高成长服务业的定义很清晰,就是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旅游、文化、科教、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九大行业。高成长服务业作为当今全球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知识密集度最高、高层次人才就业最集中的产业,是扩需求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加快发展高成长服务业,通过创新服务业态、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拓展消费需求空间,能够直接扩大消费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高成长服务业既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三高”内在属性,又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三新”外在特征,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代表着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和动力源。加快发展高成长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端服务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还能够发挥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许贵舫:未来一个时期,河南服务业的提振发展,必须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河南应该把现代物流、金融业、健康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将来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河南在建设大物流方面,一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战略机遇期,发挥河南人力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基础较好等综合优势,依托郑欧班列重要纽带作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和中原城市群引领中西部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枢纽和内陆开放门户。二是推动枢纽体系建设。以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目标,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大力推进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四纵五横”大能力货运铁路建设,强化公、铁、航、水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三是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加快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粮食进口口岸建设运行。积极扩大E贸易试点规模,全面推广“保税备货模式”,加快构建电子商务全球供应链服务体系,构建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
积极推进金融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活了,全盘皆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未来金融业发展呈现混业化、国际化、网络化、创新化的趋势。应着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此,河南应把大金融作为发展的重点。一是着力打造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依托郑州CBD、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等载体,加快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发展,丰富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产品种类,积极争取在郑州设立全国性后台结算、呼叫中心,建设服务中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二是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搭建银企常态化对接合作平台,积极通过银行授信、银团贷款、项目融资、专项贷款等产业链融资方式放大融资规模。三是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减少资金过度投机带来的风险,吸引更多的信贷资本,带动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健康业。近年来,健康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2014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亿,老龄化率为11.6%。从健康相关产业发展看,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健康相关产业)仅占GDP的4%~5%,发展空间巨大。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必然选择。一是推动“养老服务+医疗保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河南中医文化、健康养生文化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养老服务、医疗保健、健康养生、健康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端健康产业集群。二是打造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加快健康产业向两端延伸,发展大健康产业,依托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及养老相关设备制造业、户外体育用品、保健品制造业、服装服饰等休闲用品。三是规范健康养老产业市场秩序。针对当前健康养老市场缺乏标准、市场混乱,强化对健康产业的引导和监管。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也是国际国内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河南是工业大省而不是工业强省,是经济大省而不是经济强省,重要原因就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河南省要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为主要载体,着力引导商务、金融、研发设计、专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王芳:高成长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中场发动机”,代表着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和动力源。目前我省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其更多地表现为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这就要求必须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会展、金融、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提供综合配套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促进制造业的知识化、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发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代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如创意产业等,使产品融入更多的智力要素、人才资本、品牌内涵,使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模式。
二是加快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载体建设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准建好载体,服务业就有了坚实稳健的发展平台。就我省情况而言,“两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是带动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主要载体。坚持集聚、特色、融合,以商务楼宇、特色商业街、综合商业设施和现代专业市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服务业集群。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注重企业总部集中布局,引导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综合商务服务平台。突出特色商业区(街)生活性服务功能,注重差异化、集群化发展,促进商业、旅游、文化及休闲功能融合,打造城市现代商业新名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布局发展服务业特色园区。
三是以大项目为抓手带动服务业提速发展。我省《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将谋划3000个服务业项目,力求完成投资6000亿元,到2020年争取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要实现全省服务业提速发展,就必须立足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重点产业的快速突破,进而带动全局的发展。要重点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商务服务和商贸流通业以及健康、医疗、养老、家庭服务及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实现突破,形成发展优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