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实践中,中印两国逐渐摸索出一种相邻大国之间独特的相处之道,可称为“中印关系模式”:即在领土主权和战略信条上犹存重大分歧背景下,两大邻国仍能有力管控有关争端,聚焦共同利益,务实拓展合作,保持关系持续高水平运行,规避大国兴衰必伴随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在我周边及亚太战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背景下,经营和推动“中印关系模式”,对我处理好与周邻关系、调动大国关系、维护好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的外交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推动“中印关系模式”水到渠成
经过60多年发展,中印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均已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盘点和规划。总结提炼“中印关系模式”,正是顺应变化了的国际战略形势的水到渠成之举,也将有力地牵引中印关系持续稳定上行。
(一)近年来中印关系呈现出相当稳定的新特征,摆脱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范式。
两国都把21世纪的前20年看作实现本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机遇期,不愿采取进攻性色彩过浓的外交政策。尽管双方都有改变不合理国际秩序的主观要求,但均希维护良好安宁的国际环境,以建设性姿态来适应或完善现有国际体系。同时,中印犹存边界、安全、贸易摩擦等新老纷争。随着海外或域外利益不断拓展,中印进入对方“核心利益攸关区”或“传统势力范围”在所难免。两国在能源资源、市场、制度和发展模式等方面亦存竞争。中印关系逐渐呈现合作性与竞争性均在不断上升的大国关系态势。两国决策层超越了“龙象相争”、“龙象共舞”等“一刀切”思维,学会在竞争中谋大势、求大同,着眼于利益融合与交集,寻求两大文明古国的共处之道。
(二)中印各自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两国互动带有“巨人对话”特点,具有向外示范和推广的潜力。
尽管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但从人口规模、国土面积、资源禀赋、经济总量等方面衡量,两国均为“超大型国家”。中印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对各自周边、亚太地区乃至国际格局日渐产生重大影响,各方均密切关注中印关系走向。2012年4月,巴基斯坦时任总统扎尔达里表示,巴印可效仿中印模式来改善两国关系,表明“中印关系模式”已产生示范效应。
(三)中印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各自“战略自主”的行为能力明显增强。
两国均本能抗拒“拉帮结派、结盟对抗”等传统国际政治手段,推行左右逢源、进退有据的外交方针。印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印度DNA”,坚守“不结盟”原则底线,谋求“战略自主”,对美西方的拉拢拥有较强免疫力,在我周边邻国中可谓独树一帜。中印均具备较强的自主行为能力,以及自成体系的意识形态和战略文化,有利于两国判断中印关系本身的是非曲直,较少受第三方因素干扰。两国决策层与战略研究界逐渐认为,中印可以形成独特的新型大国关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