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母虐童”带给收养制度的反思(7)

“养母虐童”带给收养制度的反思(7)

【启示与思考】

知情者称,受伤男童曾跟老师说,身上的伤是父母用水管或树枝条抽打的,脚上的伤是被蒸汽烫的,脸上的伤是被钢笔戳的。孩子有过错固然应惩罚,但把这些毒辣的手段都倾泻在孩子柔嫩的身体上,这早已脱离正常教育的范畴,必须严厉追究其父母的法律责任。

在这一事件中,生母之所以将孩子交由养母照料,主要是因为养母可为养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与教育环境,而这显然是家住安徽小山村的生母所无法提供的。对孩子来说,这些现实的物质条件与教育条件甚至可以决定其将来的命运。可以想象,在南京学习的孩子与在老家小山村学习的孩子将来的人生差异何其大。而这种差异,与其说是自然的,不如说是人为的,根本上乃是教育以及社会资源在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极不公平的配置所导致的。

南京这位男童长时间遭受虐待却一度不为人知,就连老师和学校发现也无可奈何,这在许多国家也不可想象。因为一些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收养孩子获批后,会有儿童保护团体和部门对孩子的生活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工作人员会定期到收养家庭了解收养孩童情况,询问孩子的意愿,同时也会通过社区、学校等途径,掌握孩子的真实状况。一旦发现对孩子造成虐待甚至冷遇、委屈,收养就会暂时停止。

南京这位受虐男童的命运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但要看到的是,类似收养人虐童问题,能够通过舆论曝光的只是少数,在宽松的收养审查之下,更多被收养孩童的生存境遇令人担忧。孩童与收养人的地位是严重不对等的,而人性又是复杂的,如果被收养孩童的幸福只寄托于收养人的道德自觉,那无异于拿孩子的命运冒险。

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对收养法律与政策进行细化,建立起对收养人的心理评估以及事后跟踪机制。这才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也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虐童悲剧重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