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担心这位“希望之星”会有“陨落”的风险,但很快被证明这观点是错误的。2009年的全运会上,董栋力克奥运冠军陆春龙、世锦赛冠军叶帅等人勇夺第一。在这之后,冠军头衔接踵而至,董栋迎来了丰收时刻。摆在“蹦床天才”面前的挑战,只剩下夺得奥运冠军这最后一项。
伦敦奥运会上,蹦床男子项目的决赛,董栋最后一个出场,他在比赛中完成了难度为17.800分的动作,以62.990分获得了冠军。图为董栋在奥运会赛场上的完美身姿。 资料图
2012年8月3日,面对俄罗斯选手乌沙科夫的强势冲击,最后登场的董栋顶住压力,挺身而出,凭借强劲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最终赢得了这枚令他心驰神往的金牌。
“夺冠的那一刻,我彻底地爆发了。我高举双拳使劲地挥舞,发泄自己这4年来所有的压抑。怀着夺得冠军之后那种胜利的喜悦去哭泣,我感觉很自豪。尤其是当我站上领奖台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响,那一刻是我人生当中最灿烂的一幕。”董栋说。
“人大代表,要做就做到最好”
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也让董栋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2013年2月,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有些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董栋的处世哲学。
“很多人说,人大代表来是要反映问题的,这也是很多民众对于代表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系统、合理的学习,对于政策和法律法规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怎么才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呢?”董栋告诉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让这个奥运冠军变得更加从容。图为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董栋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孟畅 摄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董栋从自己的专业领域——体育出发,提出“体教结合”的建议,希望曾经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竞技体育能够在未来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当前学生更多注重的是学习,体育更多注重的是拿金牌,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对体育还是教育,都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董栋强调说,如果竞技体育进入到学校体育中去,肯定不会像职业运动员那样有那么高的要求。
“好的体魄是人不断进步的根本。”董栋感觉,现在的青少年和儿童虽然头脑越来越发达,但整体体质水平有下降趋势,部分孩子喜欢宅在家里,家长也反映户外锻炼的场地少。
锻炼场地开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范发生意外伤害,董栋建议提高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防范意识,加强场地管理,引入人身意外保险等。总之,不能因噎废食。
说到科学锻炼、防范伤害,董栋建议以竞技体育的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因为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较高,应从体制机制上引导专业运动员为群众体育提供专业指导,避免不科学的锻炼和意外伤害,同时推动“吃青春饭”的运动员顺利转型,解决他们退役后的后顾之忧。
对于未来,董栋希望自己能够扮演好运动员和人大代表两种角色。
“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尽可能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其实我觉得我很幸运,拥有了这样一个身份,我可以利用我这样一个身份,为更多的人来做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