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栋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我们集中训练的时候。国家体操队的队员们会聚集在这里,备战新一年的各项赛事。”灿烂春日,在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场,完成日常训练后的董栋接受了中国青年网的独家专访,分享他的成长历程和用汗水和泪水铸就的传奇。
董栋,一个阳光、青春的大男孩。他有多个身份: 2012年伦敦奥运会蹦床冠军、在读体育专业硕士、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出生,今年25岁的他,已经实现了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大满贯”,成为中国男子蹦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我愿意”,为梦想少小离家
董栋5岁就开始练习体操,“每天早上5点多,我的母亲就带着我从家出发,6点准时到达体育馆。看着我训练完,然后再送我上学。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就这样,一边训练一边上学,一晃就是7年时光。2002年,山西省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杨志强到全国各地选拔体操苗子,途径河南郑州时,13岁的董栋引得了他的注意。
激烈的比赛过后,董栋是一个爱玩爱笑的阳光大男孩。2013年10月4日,2013蹦床世界杯丹麦站,董栋收获男子个人赛和男子网上双人两个冠军。图为董栋在丹麦留影。 董栋 供图
“当时我和山西省队的教练看到他一个人在蹦床上跳,从他的眼睛里能看到一种灵气。原本打算选体操苗子的我们还打趣说,把这小孩招入大同练蹦床也不错。”杨志强怎么也没想到,当时轻描淡写的一句玩笑话,后来兑现了。
那时,董栋还是郑州市队的业余体操队员,未能入选河南省队。杨志强担心他年龄小,不愿离开家乡,便主动征求董栋的意见。董栋却异常坚定地说了句“我愿意”。
就在这“两厢情愿”的时刻,董栋的家人却产生了顾虑。此时,杨志强的一番话让他的父母踏实了许多。“董栋是个好苗子,在大同训练的话应该可以出好成绩。去了大同之后,您不必担心,我们会解决孩子上中专和大专的问题,即使没出成绩,学习也一样不耽误。”
2002年6月,董栋顺利进入山西省队参加蹦床训练。而此时,距离他来到陌生的大同仅有3个月。
“这得益于我早年的体操功底,没有这样扎实的积累,我想我在蹦床项目上的进步也不会如此迅速。”董栋说。
“若不是10多年前杨教练慧眼识才,如今的我也许还在体操队里摸爬滚打,更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在谈到自己在蹦床项目上取得的成就时董栋说。
“大满贯”,从失败走向蹦床之巅
经过山西省队日复一日的专业蹦床训练,董栋的水平进步飞快。2005年6月,他如愿进入蹦床国家队,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在蹦床项目上,我觉得我是有优于常人的天赋的。”作为刚刚加入国家队没多久,又是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董栋凭借着不俗的表现,获得了2006年首次参加国际比赛的参赛资格。仅仅一年之后,就斩获世锦赛亚军,并在世界杯加拿大站和中国站比赛中获得了男子个人冠军,成为了体育中心冠军墙上的一员。
过人的天赋和出色的成绩,让董栋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北京奥运会可以说是我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次经历,那是在我们的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毫不夸张地说,几代中国人都在为这一天而努力。对我们运动员来说,这是一次异常难得的宝贵机会。”
那时的董栋只有19岁,但他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奥运冠军,在家门口为祖国、为中国人民赢得荣誉。“当时的压力很大,我记得我在第一场比赛的时候,我一进入赛场,全场两万多名观众齐声呐喊,我真地很受感动。”
就这样,年仅19岁的他,肩负着大家的期许走向赛场,这种压力可想而知。由于过于紧张,在北京奥运会蹦床的正式比赛中,董栋的整套动作完成得不是那么舒展,虽然外行看不出他有什么失误,结束动作时,全场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但是走下蹦床的他知道自己比砸了,结果也正如他所料——第三名。抱着冲击金牌的信心,却只收获了铜牌,他的失望可想而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