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携手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意味着什么?

中俄携手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意味着什么?

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已结束70年。

进入5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幕徐徐拉开: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日至10日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

70多年前,中俄分别是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为二战胜利付出惨重牺牲,作出巨大贡献。

70年后的今天,中俄作为最大邻国、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共同纪念二战的胜利,将向世界释放什么信号?

“纪念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

“70年前的胜利已有些久远,但不该忘记,当年战争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战场和苏联战场发生,决定了二战的走向。”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5日说:“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

在当天中国外交部举行的第十二届蓝厅论坛上,杰尼索夫动情回忆:“70年前,中国人民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帮助过苏联,我们非常感激。一些在苏联的中国朋友,当时还只是孩子,却在医院里救治伤员,支援前线,为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个月,杰尼索夫代表普京总统,为一些年过八旬的中国老人佩戴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称赞这些人“没有在战争中退缩”。

“相信中俄人民在二战中结下的深厚的战斗友谊,将会对现在新型的中俄关系产生巨大推动力,这个传统将会延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广说。

与会专家指出,纪念二战胜利,不光是表明我们在正义战争中打败对手,而且要探寻避免世界规模战争的有效途径。要在反对邪恶中加强国际合作,包括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我们要避免以战争改造世界,要学会在和平条件下顺应历史变化,实现人类的繁荣与进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说,纪念二战胜利的意义也在于作为新兴国家要更好学会运用现有体制和规则,特别是运用千百万人在二战中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国际体制成果,推进改革,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

展望未来,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说,中俄“更加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共同开创人类和平、发展、合作的美好未来”。

“有良知的人团结起来,制止否定历史和重启战端的企图”

在中俄启动一系列纪念活动之时,一些挑战二战定论的杂音在国际上时有出现。

“去年以来,这些杂音尤其明显。在欧洲甚至出现了苏联军队攻克柏林是对德国的侵略这样的荒唐言论。在亚洲,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一些当政者,拒绝承认、企图掩盖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振起说。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说,中东欧有些人否定苏联卫国战争对人类作出的历史贡献,这是历史的不公。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当尊重历史。不尊重历史的人没有未来。

一周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继续无视各界要求其正视侵略历史的呼声,在访美期间一概避谈日本二战罪责,淡化日军暴行。在尤其受到关注的美国国会演讲中,安倍仍然拒绝就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道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