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期”的政府作为是关键(2)

“衔接期”的政府作为是关键(2)

中国经济正处在“衔接期”

中国经济之所以面临如此局面,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各方面都处在“旧破新待立”的“衔接期”,经济增长缺乏规则、产业、动力和金融的支撑。

一是旧规则已破新规则不清。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和高压反腐持续深入推进,过去多年形成的政商非公开交换关系,GDP指挥棒导向下的政府竞争的关系基本已经打破。新的公开透明、边界清晰、多元平衡的政商关系和政府间关系尚未完全建立,或者虽然新规则建立但很多政府官员不能适应,影响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是传统产业过剩现代产业尚不成熟。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后期,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具有趋势性,而且大量国有企业从事上述行业,缺少经营不善退出市场的制度规范和支撑兼并重组的金融服务。上述行业产能利用率都在70%左右甚至更低,明显低于行业合理水平。尽管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但由于技术、制度、资金支持等原因,应用范围和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占全部工业比重仅有10%多一点,还难以完全弥补传统产业留下的空白。

三是过去的增长点下滑新增长点尚不清晰。从区域看,过去主要依靠的东部沿海地区支撑全国增长,随着出口受阻,传统制造业外移,环境约束强化和生产要素的转移,东部地区增速普遍下滑,上海甚至取消了GDP增长目标。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山西、内蒙古能源资源主产地经济增速不断探新低。四川、重庆、新疆等地经济发展态势相对较好,但体量有限。从市场主体看,大中型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显著下滑,一季度,国有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工业增加值增速不足2%。创新创业带来的新登记注册企业数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远不够明显。从发展方式看,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投资效率下降和外部需求不稳情况下,传统发展方式遇到瓶颈,需要继续寻找高效率的投资方式和投资领域,以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四是传统金融不足现代金融制度有待完善。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撑,越是经济转型升级期越是如此。长期以来我国以银行等间接融资为主,在资金配置过程中行政力量有余市场力量不足,顺周期现象明显。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经济下行等背景下,银行资产承压且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需求。以股票、债券、VC、PE等为代表的融合多种金融形式,打通储蓄和投资通道的现代金融制度还不够健全,尽管近期股票市场持续上涨,但总体看现代金融服务对资金供求双方的吸引力还比较有限,这成为经济“衔接期”的金融约束。

渡过“衔接期”需政府发挥作用

从经济规律和产业运行周期看,目前的“衔接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阶段。度过“衔接期”需要政府发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营造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但政府作用主要是把握好边界和方式,根本上政府还是要围绕保障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行事。为此,既需要明确政府介入的重点领域,也要有近期调控政策和中长期改革举措相配合。

“衔接期”重点依靠三类需求稳定经济发展。我国过去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出口。当前,房地产供求基本平衡、出口竞争优势、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稳定经济增长主要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基础设施投资,如中西部地区公路、铁路,城市地下管网、电信设施等;二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旅游、保健、教育、互联网+等,三是为解决社会发展遇到问题而衍生的新需求、新领域,如养老、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一带一路”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其中,政府作用的着力点在于,加大周期长、利润薄的基础设施等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维护市场秩序等鼓励新行业和升级需求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