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维护持久和平之道
第四,纪念二战胜利,最终是要寻求避免战争、尤其是避免祸及整个世界的大规模战争的有效途径,努力探讨有关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丰富历史实践,认真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思想积淀,构建维护和平的力量格局、制度机制和法律秩序,争取实现人类社会在更长历史时期中的稳定与和平。
近代以来,国际史上的每一次力量格局重大变更之后的国际秩序重构,都在当今国际政治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民族国家体系,迄今为止,乃是几乎所有国家行为准则的渊源。尽管诞生于欧洲的民族国家体系如何在东方世界被更好地实现依然会遭逢考验和挑战,但是,关于主权和领土不可分离的准则,始终是东方国家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
1815年之后,维也纳体系所维系的欧洲“百年和平”为何能够实现,很可能不光是有赖于欧洲列强之间外在的“势力均衡”,而且,也有赖于当时主要的政治思潮——古典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兼容与并存。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正如左翼史家霍布斯邦的名言,世界进入一个“极端的年代”。不光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搏杀,而且,此前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已被誉为是“第0次世界大战”,由此开始了一个血腥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来之不易。尽管遗憾的是“雅尔塔体制”残留着大国主导世界事务的鲜明痕迹,但是“势力均衡”的原则毕竟发挥着重要的制衡与稳定作用。在此同时,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小国家的努力也已经在国际秩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世纪之末,冷战终结,世界事务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但是,这一次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这一段前所未见的变革,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在关于当今国际局势走向众说纷纭之际,从每一段力量格局及国际秩序的历史变化之中,尤其是从实际上曾经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和平的国际体制(比如维也纳体制、雅尔塔体制)之中,去寻求维持和平的机理和内外逻辑关系,乃是时代之所需。这样的总结,需要冷静和客观的反思,需要对于存活至今的现行体制的利弊得失,做出合乎公理也顺乎时代的评判,看来这又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又一个题中应有之义。
汲取经验应对当下挑战
第五,当今条件下,人们需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尤其是因为面临一系列急迫的挑战。在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和国际力量格局迅速变动的态势之下,如何能够确保国际社会的安宁和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正确地评价和看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成就?特别是当有一部分人和社会集团企图以地缘政治利益取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定论,企图以传统意识形态立场来激化国家间关系,甚至不惜以千百万人生命的代价,来进行寻租投机和战争冒险的时候,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如何积极行动起来,抵制这样的逆潮流而动的行径,这已经是今天的当务之急。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我们是主张世界事务的均衡、稳健与渐进式发展,还是主张对抗、独断与革命性突变;我们是主张多元文明的兼容与相互尊重,还是纵容走向文明间、甚至文明内部的对立与冲撞;我们是主张合作、互利、共赢,还是追求在意识形态、安全事务、经济交往中的零和式博弈和垄断地位?可以说,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已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也可以解答今天的疑惑,帮助我们做出走向未来的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