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政治担当关键是突出执纪
履行政治担当,就是围绕纪委的定位定性和价值指向有所作为,而不能偏离这一基本方向。做到有所作为,必须做到有所不为。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后汉书》的著者范晔解释说:“然则有所不为,亦将有所必为者矣。”有所不为是为了有所为,有所为就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聚焦目标,对准目标聚力发力,取得积极的成效。我国古人强调“术业有专攻”,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纪委履行政治担当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根本的是聚焦纪委的职责。纪委的职责就是执纪,就是监督执纪问责,这是纪委的职责定位。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顾名思义,纪律检查是本职工作。基本职责就是头等大事。因此,必须回归本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推进制度创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纪委的职责就是要用纪律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守住纪律这条底线。这是纪委的工作方向和要求。人们时常看到,在有的地方、行业或部门,当一些工作难以推进时,包括派驻纪检组在内的纪检组织经常被列为牵头单位或参加单位,纪检组织成为其他部门推进工作的“开山斧”。纪委承担了大量与纪律检查不相关的任务,造成目标分散、有限的人手和精力分散,“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不仅偏离了“正业”、“主业”,更为严重的是放弃了应尽的监督责任,放弃了政治担当。有的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和严重的违纪问题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按照纪委的职责定位,纪委必须把纪律紧紧抓在手上,把监督执纪问责突出出来,尽快把所承担的与纪律检查不相关的工作和任务彻底剥离出去,使自己回归本位、守住本分、恢复本色。具体来说,“纪委就是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去对照违纪干部的行为,突出执纪特点,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重点,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推进制度创新。这才真正是纪委及其派驻机构工作的基本遵循。
当务之急是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中心任务,突出监督执纪问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提出“两个责任”、“两个为主”和“两个全覆盖”。这些部署都是为了突出执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只有紧跟形势变化,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找准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履行好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提供纪律保障的任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