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发展驱动力(2)

智慧城市的发展驱动力(2)

——技术与创新

信息孤岛与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在不同的城市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以求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做出更好的城市运行和管理决策,从而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而信息孤岛问题的产生不仅源于传统部门间所存在的壁垒,还源于重复建设与冗余建设。跨部门间信息共享的缺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更多地受制于理念思维的导向性约束,责任权利不清晰与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共享动力不足以及激励程度不够等因素。

开放数据的存在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供了可能。开放数据的概念源于政府数据的公开,其价值体现在可以免费访问各种官方文件,促进公众社会参与程度,这些为更好地解决公众诉求创造了条件。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开放数据运用旨在增强发布数据的政府部门和机构的透明度与社会责任意识,改进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放数据已经成为其智慧城市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开放数据通过创建传感器通信网络,确定基于开放标准的框架,开发适用于城市的平台和适当的服务,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提高了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

问题、目标与需求导向的错位与缺失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与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城市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要达成的目标以及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避免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现象的出现。而生活实验室的出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参考。

生活实验室最早用于观察智能家庭用户的生活模式,现已发展为能够促进信息与通讯技术和其应用程序在社会中成为具有创新性、包容性、实用性和更大规模可用性的项目。生活实验室关注基于合作的开放式创新,多应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研发、设计和测试,以实际生活问题为导向,不断创造性地提供新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在芬兰赫尔辛基,生活实验室的所有功能都是在用户驱动创新原则的基础上所进行研发的,通过将用户的知识、创意和经验与新服务和产品的开发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新服务和产品的质量和可用性。

有限预算及融资模式创新

在相对有限的资金预算下,保证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更加完善的配套措施,来吸引和鼓励非政府资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项目进行投资。公私合营(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以下简称PPP模式)模式则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或公共产品提供的资金问题开辟了解决渠道。在美国旧金山,有超过50%的智慧城市服务是由不同的PPP模式所提供的,比如“511交通信息系统”,就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有线和无线电话信息服务,由当地运营部门负责成本回收,由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确定需要提供的信息类型。

PPPP(Public Private People Partnerships)模式与PPP模式相比,更加突出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公众参与可以吸引有相关利益和需求的人群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来,能够使决策更好地满足相应人群的诉求和需要。公众参与通过信息的交流也可以使权益得到平衡和再分配,相应的政策制定、发布与具体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得到更多市民的支持。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在进行用于开发和节能相关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时,就特别强调“政府—企业—市民”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