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短缺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失衡与发展动力重塑(3)

资产短缺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失衡与发展动力重塑(3)

三、缓解资产短缺:以制度创新重塑增长动力结构

在资产短缺背景下,正常的资本市场的调节机制,将至少会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金融资产需求和价格上涨预期的推动下,金融资产泡沫价值增加,金融资产供应上升;二是金融资产超额需求的存在,将会造成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由此导致通货紧缩发生,物价下降,实际金融资产供应增加。

我国自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正式进入资产短缺阶段后,经济运行中的金融资产泡沫、产能过剩、通货紧缩和CPI降低都发生了,但是金融资产供应的速度却没有跟上,由此引发了上述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效应。这是中国实体经济陷入下行压力的深层次根源,也是现在“稳增长”的最大难处所在。因此如何千方百计地大幅度地增加优质资产供给,也即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重塑,而且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首先,在完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同时,加快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2012年以来相继兴起壮大了“新三板”与上海股交中心、深圳前海股交中心等多达30余家的股权交易市场。目前的主要问题,一是各场外交易市场法律地位不对等;二是除“新三板”外,其余性质均定位为“区域性市场”,束缚了市场发展的空间功能;三是市场监管制度对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功能限制太多,使其交易活跃度、市场发展规模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四是缺乏统一规划、市场布局重复,在我国场外市场建设过程中,同类市场已达30多个,有的省甚至在多个城市建设股权交易市场。

第二,尽快推进商业银行在风险隔离前提下的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是当今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业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不利于利用现有的金融渠道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在打破资本市场进入限制的过程中,只让民营、外资进入资本市场业务,不允许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只不过是对该市场利益的再分配优先倾斜前者而已,并不能由此改善融资效率。应该允许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进行拓宽。为此建议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它们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代理证券交易、代理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以及从事互联网金融服务等。这意味着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地位的重新上升。

第三,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重点,是资产证券化和相应的债券类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西方国家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一般要比间接融资高3—5倍,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比例又要大大地高于股票融资。我国未来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要优先发展债券市场。为此可以通过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的速度来进行。这也是盘活货币存量、化解金融风险、为资本市场提供优质资产、提升股市信心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形成的基建资产项目,收益有保障的部分优质资产,应该强令其限期变现归还商业银行贷款;收益一般的,可以由省和中央财政通过适当的财政补贴,使其形成底层资产的正回报率,并设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资产证券化,通过财政补贴、货币发行等增量货币盘活资产存量。

第四,应该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转社会保障基金的比例,并允许社保基金把这些资本的收益投入到金融市场运作。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的比例,也应该从要求的2020年达到30%提高到50%,并允许其在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之前,可以投入资本市场运作。

第五,要给地方政府建立包括房地产税、消费税、环境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等在内的稳定的主体税种,使其逐步摆脱依赖土地财政的不良格局,允许其用未来10-20年的税种收入在债券市场变现融资。这需要在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的调整中,把房地产税等作为地方政府征收和掌控的主体税种,同时要求地方政府逐年上缴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归中央政府。经过这种转换降低地方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利益激励机制。

(作者: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