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多年中,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功能已经被透支,房地产泡沫成为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也发展到了极致,表现为企业的负债率接近世界之最,无法再大幅度地“加杠杆”。因此,当前我国经济要想“稳增长”,必须要有新的招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十三五计划期间,国家决策层面需要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功能,在发展完善货币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其功能的重塑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资产短缺现象,在满足民众理财需要的同时,解决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需要。这是在资产短缺阶段破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提质增效等难题的标本兼治之策。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稳增长”的主要难题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增长失速、产能过剩、债务高筑、房价过高、货币泛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只是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的失衡。经济结构的失衡不是产业结构失衡,也不是空间结构失衡,更不是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失衡,而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发展的严重失衡,即“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
“实体经济不实”,一是指现在很多企业不愿做实业或者比较浮躁,更愿意进入泡沫经济领域获取短期高利润;二是指一方面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但是另一方面,国内很多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却要依靠大量的进口来满足;三是指产业创新能力差,许多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上是顶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帽子”,做的却是传统产业的活。四是指产业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因为无法抵消不断上涨的生产要素成本的压力,很多实体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
“虚拟经济太虚”,主要表现在“四个高”:一是真实利率高。不断上升的利率加上不断趋降的物价水平,已经使真实利率水平脱离了实体经济可以承受的极限,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二是汇率高。人民币汇率的高估和持续大幅度攀升,直接导致出口企业的大面积亏损倒闭。三是资产价格高。过去是以房地产为主体的资产价格不断地拉高M2(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的重要指标)水平和利率水平,不仅抑制了民众消费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而且是使制造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是股票资产价格高估,既定的社会融资总量中,被过度地吸收到对有限交易的市场中,引起新的经济泡沫和市场风险。四是债务率高。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呈现为“堰塞湖”,其严重性不是体现在债务规模和水平,而是表现在债务结构上,即我国地方政府主要是对商业银行负债,负债的资产构成中很多是回报率倒挂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负债的抵押物主要是价格虚高的土地资产。这种负债结构极有可能诱发局部金融危机。
我国现存的经济风险因素,也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的严重失衡现象有直接关系。例如,尽管我国迅速增长的M2已达120多万亿,M2/GDP的比例也雄冠全球,但是却对应着通货紧缩趋势,迫使国家不断地释放流动性,不断地降准、降息。流动性都去哪儿了?因为虚拟经济过于泡沫化,货币资金现在更多地被用于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维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影子银行经营、推高房地产价格以及支付不断上涨的利率。超发的货币其实并没有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也没有用于真实的财富创造。
近些年来,虚实经济之间的失衡现象愈演愈烈,这就导致了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引诱实体企业放弃继续从事实体经济活动,转而“一窝蜂”地去从事股票等虚拟经济业态。二是虽然政府进行了许多调控,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资金就是进不了实体经济,而是在虚拟经济领域中“空转”。三是实体企业因为微利或严重亏损,不仅无力进行创新,而且更有可能是被迫放弃实业,或破产倒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