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摘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后长达19年。此后,西域各国相继归汉,天山南北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建立起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域的各种物产也开始向东移植。同时,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织品、桃杏、茶叶等物品以及科技和先进农业技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着天山南北两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亚、南亚、西亚,直到欧洲,因而这条大路被誉为“丝绸之路”。

QQ截图20150522141944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视频:http://www.71.cn/2015/0523/815010.shtml

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中外文化交流

西出阳关、玉门关,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山脉纵横,大漠茫茫,绿洲点点。这片包括了我国新疆及中亚细亚在内的广袤区域,汉朝人称之为西域。西域生活着众多民族,建有36个小国,汉武帝之前,一直处在匈奴人的控制或影响下,成为匈奴入侵汉朝的依托。

公元前14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而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则成为他施政的首要问题。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从降汉的匈奴人口中获悉:大月氏民族原本居住在河西走廊,汉初相继遭到匈奴冒顿单于及其子老上单于的侵袭。老上单于击破大月氏族以后,杀死大月氏王,并用他的头做盛酒器。大月氏被迫西迁,十分怨恨匈奴贵族,准备报仇雪恨,但本族势单力薄很需要有人援助。汉武帝正欲击败匈奴,经营西域,但又担心实力不济,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去联合大月氏,砍断匈奴右臂。

出使西域,必然要途经匈奴人活动的区域。当手持汉节的张骞率使团刚出陇西(甘肃临洮南)时,就被匈奴人俘虏了。匈奴单于将张骞等100余人全都扣留,不准他们前往大月氏。匈奴单于为了软化、降服张骞,给张骞娶了一个匈奴族的妻子,还生了儿子。虽然张骞被匈奴扣留(软禁)10余年;但他始终不忘汉朝,以汉朝自居,“持汉节不失”。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等人从匈奴逃出,向西奔走数十日,途径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国。但在这许多年中,大月氏的变化已今非昔比。月氏受到匈奴的攻击后,在新国王的带领下,西迁到了妫水流域的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境内,并征服了大夏人。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国王志在安乐,又以为距离汉朝甚远,早已忘记了自己父亲被匈奴杀害的仇恨,也不愿再返回故地。《汉书》卷六十一《张骞传》记载:“(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尽管张骞未完成连接大月氏的政治使命,但他利用在大月氏国居住的一年多的时间,对当地及周边诸国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张謇东返时,又被匈奴骑兵捉获,一住又是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单于病死,国内大乱,张骞乘机带领匈奴的妻、子和堂邑父一起,急急忙忙地返回了长安。张骞出使月氏前后长达13载,这也许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出使吧。去时他们一行一百多人,返回时除带回妻儿外,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了,其余诸人或客居异域,或长眠在被风沙尘封的西域古道上。

张骞回到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所经历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及周围其他五六个国家的地形、物产情况,引起了武帝的极大兴趣。

我国同西域各国的民间交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拉开了序幕,但是作为官方正式使臣出使西域,张骞却是首次。具有开拓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张骞,在西域时详细记录了他经过的地区山川形势、地理位置、人口、兵力、经济、物产以及风俗习惯等,如大月氏有兵十万,康居有胜兵十二万,安息地方数千里,有大小数百城,盛产水稻、麦和葡萄酒,商业十分兴隆,商人都到邻国经商,使用铸有国王头像的银币。文字是横行的,写在皮革上等等。张骞的这些见闻,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诚如翦伯赞所说的那样,“张骞的直接政治使命,算是失败了;但中国却因此而第一次知道中国以外,还有广大的西方世界并从而开辟了中国史上政治和经济之新的时代。”“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之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无异告诉的中国的商人,金银地不在海中的三岛,而在塔里木盆地,在更远的中亚。因此,汉武帝在继对匈奴的战争之后,又为了打通到中亚的商路而斗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