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案例 丨 “公益零钱盒”想说爱你不容易(2)

独家案例 丨 “公益零钱盒”想说爱你不容易(2)

“公益零钱盒”无力“爱你一万年”

尽管“公益零钱盒”挂着公益旗号,实际上它并没超越个人爱心的范畴,聚散如潮水,来得快去得疾,很难长久。诸多新闻报道也说明事实如此,“零钱盒”刚诞生,人们当成正能量感慨;随后几天,只剩徒劳地呼吁爱心要持续。

一则,公益也是经济活动,需要符合市场规律,“零钱盒”却是反市场的。公益活动需要爱心人士付出金钱、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客流量极大的公交“零钱盒”,更是如此。为保护零钱不被偷不浪费,得有监督措施,或者安在公交车上让司机监督,或者安装监控或让附近商铺帮忙。但,这只是把爱心成本从爱心人士那里转移给司机、监控、商铺了,环节多了成本反而变高。而且,高昂的运行成本,只为了保障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零钱的安全,岂不是本末倒置的献爱心形式。

二则,个人试图提供免费公共服务,尽管只是兑零这种需求极少的服务,也会酿成人人自己索取、只盼他人奉献的“公地悲剧”。每天都有乘客没有零钱或不好找零,他们自有解决办法,买东西换零钱,跟他人借零钱,甚至打出租、约专车。此种市场自发秩序下的解决方案,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无需个人多此一举。

“公益零钱盒”中的零钱,本是帮助少数没零钱的乘客,现实却是,所有乘客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轻而易举从中取钱。这岂不是爱心人士用一己之力供养全社会的零钱需求,恐怕首富也不堪重负。这是个人无力承担的“爱心接力”,多数人不会往“零钱盒”放零钱。或者说,就算“零钱盒”完好无损,里面的爱心也会枯竭。更可怕的是,口号越漂亮越会形成社会大众不热心公益的错觉。

个人献爱心,用哪种方式都无可厚非,但若想形成希望他人参与的公益活动,就得考虑成本问题了。如今,“爱心零钱盒”点起“星星之火”,却需要个人、社会用高昂的成本去维持,无法多赢,只会零和。在接受道德和文明的考验之前,市场就已把“零钱盒”淘汰了,无力“爱你一万年”。因为,公益活动自有其门槛,不是号称公益就是公益,爱心人士当以此为戒,别再推波助澜了。

【启示与思考】

所谓的“爱心零钱站”,就是在公交车站里设置两个小篮子,里面放置少量零钱,并在旁边贴上告示,希望能帮助忘记带零钱的人,也希望有人投入零钱,让爱心传递下去。然而,仅仅两天,“爱心零钱站”就被“连锅端”,孩子们的公益之心就这样被瞬间“践踏”了,而同时被“践踏”的,还有公众那暖暖的爱心。

诚然,“爱心零钱站”无人监管,全靠社会公德维持,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考验。从长远考虑,类似的公益行为需要配套机制作为确保,才能让爱心真正延续下去。然而,如果社会的爱心需要完全依靠监管机制来保障的话,那就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更是我们国家的悲哀。

说到底,任何形式的公益还是要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肩上。假设一下,我们坐公交时遇到“爱心零钱站”,如果我们身上有多余的零钱,愿意投入吗?如果我们看到有人私拿,愿意制止吗?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良好的社会风气自会形成威慑力。

“爱心零钱站”理应成为善与爱的“安身之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们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高尚,爱心会使我们的国家受人尊敬,让我们每个人奉献的点滴爱心汇聚成江海,携手共创民生幸福的和谐家园。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