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推崇并身体力行的一种领导行为。当前,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既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必须解决部分干部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切实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担当起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的伟大历史使命。
敢于担当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领导干部基本的政治品格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敢于担当,是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是领导干部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敢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党的宗旨,忠于党和人民,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拼搏、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敢于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权力行使与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有权必有责。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来说,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要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尽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所以,习近平同志一再告诫领导干部,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自觉、坚定和敢于担当的典范。我省新一届省委班子上任伊始,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八个带头、八个自觉”,从严抓好省委班子自身建设,是自觉担当、敢于担当的具体体现。
敢于担当就要勇挑重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自觉找准定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 “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员领导干部就应当勤政敬业、先之劳之、以上率下,用钢铁般的肩膀和意志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现在,随着各种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约束的增加,有些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慨,进而出现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现象。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做人民的公仆,就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辛劳、多一份担当。为官不为是官之耻辱,为官有为才是官之本分。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那是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的。新常态下,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担当尽责的最大着力点,就是努力推动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切实担当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担当起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法规制度体系完善,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担当起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认真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在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上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强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