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绍】
黑龙江庆安枪击案调查结果公布 还原案发现场经过
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击毙一名暴力袭警犯罪嫌疑人。事发后,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迅速组成调查组对相关情况开展全面调查。进行了现场勘查、尸体及枪弹检验,调取了现场视频资料,赴济南、大连、伊春、齐齐哈尔等十余个城市,走访近100名旅客群众,找到60多名现场目击证人,逐一调查取证。截止目前,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事实已查清。
经查,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县丰收乡农民徐纯合(男,45岁,持当日庆安-金州的K930次列车硬座客票),与其母亲权玉顺(81岁)携3名子女去大连金州走亲。12时许,徐纯合在庆安站候车室进站入口处故意封堵通道,并将安检通道的旅客推出候车室外,关闭大门,致使40余名旅客无法进站,扰乱车站秩序。
保安人员制止无效后,到公安值勤室报警,民警李乐斌接报后前来处置,对徐进行口头警告,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徐纯合不听劝阻,辱骂并用矿泉水瓶投掷民警。民警随即对徐的双手进行控制,迫其闪开通道,让被阻旅客进站。在民警准备将其带到值勤室时,徐继续对民警辱骂并用拳头击打。
当民警取出防暴棍制服徐过程中,徐抢夺防暴棍,并拳击民警头部。民警使用防暴棍和拳脚还击,但未能将其制服。期间,徐先将其母向民警方向猛推,后又将自己6岁的女儿举起向民警抛摔,至其女落地摔伤,徐趁机抢走防暴棍,抡打民警头部。
危急情况下,民警取出佩枪,对徐口头警告,徐继续用防暴棍抡打民警持枪的手,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民警开枪将徐击中。车站派出所随即拨打120呼救,25分钟左右120医生赶到现场,确认徐已死亡。调查认为,民警李乐斌开枪是正当履行职务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及公安部相关规定。
庆安枪击案调查结果不是“句号”
5月2日庆安火车站一声枪响,涉嫌暴力袭警的农民徐纯合被执勤民警李乐斌击倒身亡。此事不仅关涉鲜活的人命,也关涉警察开枪是否合法、适当的敏感话题,因此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网络上出现了各种质疑和争议。虽经媒体和舆论不断“倒逼”,但案发现场的视频迟迟未能公布,导致各种猜测与传言漫天飞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实施多年,庆安枪击案现场视频等核心信息的公开仍如此迟滞,一方面反映出基层政府应对舆情能力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再次说明,热点事件中坦诚而迅速的信息公开何等重要。
看了现在公开的案件现场视频,相信多数人会认同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发布的调查结论。在当时情境下,警察开枪至少并不违法,当属合理范围。至于为何没有鸣枪示警,一来口头警告也是警告,二来密闭候车室鸣枪示警可能发生意外。至于家属质疑的“为何不能击打非关键部位”问题,既可能是因为基层民警平时应急使用枪支训练不足,而警务战术专家认为,“民警持枪手腕被重力打击后,瞄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一说法大抵也属实情。
从目前的情况看,庆安枪击案应该是经得起调查的,事发现场的视频一公开,多数公众自会作出理性的判断。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既然枪击案经得起调查,为何现场视频迟迟未能公开?对于警察开枪是否合法、适当,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或许最初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因此选择敷衍、回避的态度。同时,当地政府显然不想因为此案而“出名”,在他们的经验里,“无可奉告”仍是应对舆情的最好法宝——无非死了一个农民,拖一拖也就没事儿了。
随着新华社等各路媒体的介入,舆论冲击不断,网上舆情更是沸沸扬扬,这大约是庆安官方始料未及的。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舆情转移现象随即发生,网友已将目光延伸至当地官场的各种问题上,与枪击案有关联的当地多名官员受到关注,庆安县副县长董国生被曝户籍、年龄、学历造假,妻子在政府机构“吃空饷”,庆安县检察院检察长魏鹏飞被举报超标用车、悬挂假车牌等行为。粗略统计,相关事件已超过10起,被举报对象包括当地公安、人社、教育、纪检等部门的官员。
庆安枪击案本身经得起调查,庆安官员却经不起关注,当地各种之前未受关注的相关举报,都因此获得了引起重视的契机,以至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不得不加班加点,积极接收此类举报。这种“新闻搭车”现象——当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某起热点事件时,与事发地相关的以往难以受到关注的诸多问题被集中“举报”出来,借助社会关注力的聚集寻求“搭车”解决——这在其他地方已有取得实际效果的先例,如今在庆安县生动重现,无疑也表明当地政府之前对此类举报线索重视不够,导致问题和矛盾长期积累,一旦被“搭车关注”就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庆安枪击案只是公布了哈尔滨铁路公安局的调查结果,不意味着事件调查已彻底画上句号,已同步介入调查的当地检察机关和更高层级的公安部门,是否也会公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值得继续关注和期待。一个应当经得起调查的枪击案,引出一连串经不起关注的官场震荡,就此需要深入反思的,不只是信息公开与舆情应对的问题,更有“打虎”“拍蝇”如何深入地方和基层,以及如何修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种种罅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