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将促进在长城脚下建立一个重要的全球冬季运动中心
问:奥运遗产和可持续发展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重点关注的领域,北京冬奥申委如何确保实现上述目标?
答:从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伊始,《奥林匹克2020议程》就对指导《申办报告》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根据国际奥委会《2020议程》的建议,北京2022冬奥申委将充分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这不仅仅包括现有竞赛场馆的利用,还涉及基础设施、运营经验、高水平专业人才等。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主题在《2020议程》中至关重要,而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的蓝图中有关拉动北京—张家口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发展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同时,冬奥会将有力促进在长城脚下建立一个重要的全球冬季运动中心,吸引来自中国各地乃至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参加冰雪运动,在更广阔的空间促进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总体看,北京2022冬奥会后将留下大量宝贵的奥运遗产,具体包括:中国的冬季体育产业和市场将取得重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校园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为数以百万计青少年提供参与冬季运动的机会;形成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模式;通过京津冀文化旅游带的发展为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创造约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举办冬奥会的雪量将有保障
问:北京冬奥申委如何保障为雪上项目提供充足的雪量,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答:北京冬奥申委已保证延庆及张家口地区承担户外雪上运动(如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和冬季两项等)的场地能满足相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雪量标准。这种保证是由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的:第一,延庆、张家口赛区受小气候影响,天然降雪能够满足大多数时候的用雪所需,如张家口已有5家滑雪场超过100条雪道为冰雪爱好者服务,去年接待滑雪人数超过150万人次,主要依靠天然降雪。同时,滑雪场均配备蓄水池,优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水源。初步估算,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赛期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人工造雪所需水量合计约55万立方米,占两地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极低,不会对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影响。
第二,滑雪场人工造雪主要集中在冬季,用水量相对较低,与农业和工业用水相比,比较节水,也更为环境友好。因为,人工造雪是一个纯物理过程,不添加其他物质,不会导致水污染。雪水融化后,将有利于地下水的回补和植被的恢复生长,发挥一定的生态效益。发展雪上运动,不仅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有利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体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2022年冬奥会将在场馆设计、建设、运行及赛后利用的各个阶段,充分考虑节水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的要求。我们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采用差别化水价、阶梯水价等市场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实现最大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可持续性效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