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扩展中国外交大舞台(3)

“一带一路”扩展中国外交大舞台(3)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通过总结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而为实现这些部署,对外交政策又做了一系列调整。习近平关于建立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的主张,是对中国外交理论和思想的重大贡献。这一主张对稳定我国与大国的关系,促进我国与周边邻国以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对破解“一带一路”上的许多难题有指导意义。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外交工作的体会。外交是神圣光荣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搞外交的同志应该具备什么基本素质呢?周恩来曾对中国外交人员讲过三句话: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精通业务。我着重讲第一条。一个外交官首先应绝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有奉献精神,为了祖国可以随时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甚至生命。新中国建立以来,形成了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队伍,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优秀外交官。我举一个例子,外交部有一个大使,叫符华强。他曾在非洲我驻乍得使馆工作。1980年,这个国家发生政变引起内战,他奋不顾身组织使馆人员撤离。在这个过程中,符华强自己却被子弹打中背部流血倒下,当时送到医院只进行了简单处理,以为只是擦伤了外皮。但此后他总感到后背的隐痛。直到2003年例行体检时医生才查出他背部有一粒子弹,它竟跟了符华强23年!这个同志最优秀的品质是从不夸夸其谈,自吹自捧,而是默默无闻,辛勤劳作。他提职比其他同时进部的同志要晚些,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外交部党委就此作了专门决定,号召全部同志全体党员向符华强同志学习。

常听人讲搞外交很风光,这个可以理解,因为这项工作能使人见世面,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外交工作的艰辛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没有奉献付出的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体魄是很难适应的。比如礼宾工作,乍一看好像很简单,不就是安排宴请、迎来送往吗?其实现在的礼宾工作在外交部是极苦的差事,因为高层互访密度大,一年到头活动一场接一场,特别是多边活动,每个参与的同志更是自始至终绷紧神经。这个工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事先商定的日程常常因无法预见的变化而不得不重做,前功尽弃不是个案。为保证不出任何差错,他们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在单位时间内要完成比别人多几倍的工作量。吃不饱饭或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或睡不成觉是常事。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APEC峰会和其他许多大型外交活动,外交部礼宾司同志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认为,他们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来自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因为他们深知,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他们实际上是为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挥洒汗水。很多外国友人和重量级政要均赞扬中国的礼宾工作属世界一流。我陪团出访过,也在国外多次接待国家领导人访问,我最了解这项工作。当然,外交部其他部门比如领事工作也是很费心费神的。近年来,为了维护我境外公民、同胞的利益,领事司和其他有关司局各级领导甚至部领导半夜三更起来处理急案已成常态了。

那驻外使馆工作是不是轻松些呢?也不是。我给大家讲些故事。大概上世纪90年代之前,去使馆工作的人,等于暂时跟亲人分离,一去少则2年、4年,多则6年甚至8年,与家里亲人只有书信联系。当时根本没有现代通信条件,一个月的工资可能只够打几分钟的国际长途,更没有手机和电脑。思乡思情之苦是现代人体会不到的。那么书信是怎么从国内送到使馆个人手里的呢?其实都是通过外交信使利用递送机要文件之机顺便带过去的。除了驻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苏联等大馆一周去一次信使外,中小使馆是一月去一次。这样一算,中小使馆一个人一年最多得到12次信。因此,那时使馆同志最兴奋最盼望的日子,就是信使的到来,因为他们携带着亲人的宝贵信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外交开支有限,驻外使馆的外交官大部分是独自一人,夫人不随任,很多人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幼小时不认爹不叫爹,长大了也只愿意跟外公外婆或奶奶爷爷一起生活。造成这种感情隔阖甚至永久隔阖的现象还不是个别的。

还有,在非洲很多国家,恶劣的气候和可怕的疾病严重损害了馆员的健康,威胁着馆员的生命。在某些国家,使馆同志很容易染上疟疾,俗称“打百子”,患病率90%以上,有些同志从此终身患病,有的甚至殉职在岗位上。大家现在知道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非洲多个国家,那里都有我国大使馆。面对这种致命性病毒,使馆同志不但不能退却,相反要坚守岗位。近年来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活动也时时威胁着外交官的生命安全。因此,外交也是个高风险职业。国际法规定,随员级别以上的所有外交官享有一种免受任何侵犯的特权——外交豁免权。

我在这里讲外交的艰苦并不是诉苦,而是想告诉大家,绝大部分的中国外交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以苦为荣,能够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考验,因为大家心中始终有祖国。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外交人员的待遇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基本上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不但配偶可随任,连孩子也可带在身边在当地上学,外交人员的父母都可以出国探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