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高价读武大 毕业才识骗局(3)

花高价读武大 毕业才识骗局(3)

花高价读武大被骗 权力出轨更需严惩

应该说,张鹏等人的经历比较悲情——本以为15万元买到了一张名牌大学的门票,可实际上却陷入一场长达4年的骗局中。但可悲之人,又何尝没有可恨之处?明知录取通知书上没盖学校盖章,没有学生证、饭卡,从未被老师点名,考试必须单独组织,可他们却依然愿意相信“武大统招”这个美丽的谎言。正是这种自欺欺人,也一定程度上“配合”了招生骗局的假戏真唱。

当然,这出招生骗局之所以不穿帮,除了受害者的鸵鸟心理之外,更主要的是骗子的手眼通天。据报道,大一开课前,“辅导员”王杰将6人介绍给班长认识,告诉班长他们是“插班生”,且住在武大宿舍、在教室上课,同样参加“考试”、运动会,与同学们一起春游。试想,没有得到相关人士的配合、默许,“辅导员”王杰能将20名同学,安插在武大经管学院,并将学校与受害者都瞒在鼓里么?种种迹象表明,“特殊渠道”背后肯定有一条隐藏的腐败通道。

目前,已有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已被刑事拘留,相信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但对问题的反思不能到此为此,据“中间人”反映,目前在逃的王杰,是武大继续教育学院的合作方,能将学生安排到宿舍里去,并能拿到课表。可见,武大更该追查一下,“统招骗局”一骗四年背后,有没有“内鬼”在暗中配合?几年中,有这么多学生愿意上钩,是不是有“统招”成功前车之鉴的吸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公立大学的不断扩招,如今民办教育招生陷入无生可招的“寒冬”。为揽生源,一些学校与公办大学开展合作。应该说合作办学,既有助于教育均衡,也是民办学校自救的一个出路。但应该注意的是,如今合作办学市场鱼龙混杂,甚至“假统招”、合作招生等骗局迭出。因此,要预防“武大统招”等招生,除了提醒考生头脑清醒,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外,更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惩“特殊渠道”、合作办学背后的权力出轨。

【启示与思考】

被骗的多名学生,四年来与同学一起上课,却从未被点名,也从来没有考试成绩,在这个过程虽也多次向“辅导员”表达过疑问,但最终都被“特殊渠道”的说辞搪塞过去。客观而言,强大的心理暗示与“骗局”的共同体心理,会麻痹他们对于欺骗的警惕感,从而只能选择沉默与“相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骗术也正是对这种心理的利用。但这群“特殊学生”在学校上课、生活了四年,居然没有引起校方包括任课老师的注意,无疑是不正常的。

此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是那名叫王杰的“辅导员”。按道理,高校辅导员的招聘应该有着较为严格的筛选条件,为何一名行骗者能够轻易担任辅导员?还是其本来就是“潜伏”在校园里,只与被骗学生接触?但问题是,“辅导员”王杰曾将受骗的6名同学介绍给班长认识。如果纯粹只是与学校无关的“潜伏者”,那他又是如何获得班长的信任?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方面至少有着失察的责任。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是,当受骗学生向任课老师表达为何自己从未被点名的疑问时,得到的答复都是求助“辅导员”。事后假设,如果有一名教师意识到这其中所可能存在的不正常,或许骗局早就被戳破了。这是老师太过大意,还是如今大学师生关系疏远化的必然结果?而在身边的同学看来,这些学生进不了图书馆,没有饭卡,虽“感觉和我们还是不同”,但最终却依然选择了“也不好多说什么”。这种“不好多说”的心理到底是怕成为真相的揭露者,还是只是“精致利己主义”的又一例证?

必须承认,如此集体性“沉默”,实质是促成骗局最终得逞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骗与被骗。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固然要再一次呼吁:天下没有白上的大学,无论考生与家长都要对骗术提高警惕。但这样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就如此真实地发生于培养精英的大学,沉默的螺旋就如此轻易地在老师与同学之间悄然酝酿,且延续了四年之久,其间所展示出的某种真实的大学生态,或更值得关注与正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