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合理区间(2)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合理区间(2)

合理区间调控的科学性

宏观经济合理区间的确定,为我国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首先,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提供了体制保证,只要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内,就不需要政府时时调控市场,从而给市场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留出更多的作用空间。

其次,为政府干预经济设置了“识别区”,只有当宏观经济运行超出宏观经济的合理区间,政府才可以实施紧缩或刺激的宏观调控政策,而在宏观经济的合理区间内,政府不再随意随时出手,如果确有需要也只是采取定向的微刺激。在这里,合理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并不矛盾,在宏观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内时,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可以采取定向调控的方式,而不需要“大水漫灌”式的全面调控。

再次,由于为政府干预经济划出了边界,就有助于各级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政府的简政放权和转变职能,可以为市场主体松绑,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宽松环境。

宏观经济合理区间的确定,使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具有了新的特征:

一是增强了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性和指导性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确定的增长目标一定是预测性、指导性的,主要功能就是给出一个经济增长的演进方向,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的未来预期,从而坚定投资、消费、出口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最终是7.5%还是7.4%,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要在合理区间内,经济运行都是健康的。

二是增强了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在以往的宏观调控的思路下,为了0.1个百分点的差距,往往需要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甚至采取强刺激的措施。实际上,为了提高0.1个百分点,放弃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采取强刺激措施,会累积风险,阻碍经济转型,损害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三是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弹性。在以往的宏观调控思想下,经济增长目标调控呈现出刚性的特点,这不利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当今世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不断发生;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何一国的经济社会变化,以及国与国之间发生的区域冲突,都可能对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和破坏;我国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多元化,都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等等。这些影响因素,都要求宏观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