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队伍建设看延安抗战文化

从文化队伍建设看延安抗战文化

(原题:延安与抗战文化)

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它不仅是全国敌后抗战的指导中枢,也是抗战文化发扬的模范地域。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他提出,中国的新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做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号召下,延安抗战文化运动迅速发展,在新闻出版、抗战教育、文艺运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万众瞩目清凉山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的一首诗《七大开幕》。清凉山在延安城东,抗战时期,这里设有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中央出版社发行部、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新华广播电台等新闻出版机构,被称为“新闻山”。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为避免敌机轰炸,机房和播音室都设置在半山腰的窑洞里。广播发射机是周恩来从苏联带回来的。人民广播的诞生打破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各地都可以直接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有力地指导和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毛泽东主席撰写发刊词,指出:“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解放日报》确立了党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规定了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四项品质。抗战时期,延安还创办了《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文化》《中国青年》《中国工人》《边区群众报》《抗战生活》等许多重要报刊,这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延安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等20余所学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毛泽东为抗大制定了办学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题写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抗大在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设立了12所分校。鲁迅艺术文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它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而且担负创作、演出和研究任务,为延安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战期间,延安各干部学校培养专业干部4万多人,向全国输送受过培训的各类干部达10多万人,成为培养干部的摇篮。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