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队伍建设看延安抗战文化(2)

从文化队伍建设看延安抗战文化(2)

闹着打日本的秧歌

毛泽东同志指出:“艺术——戏剧、音乐、美术等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有力的武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经常举办诗歌朗诵会或演出抗战短剧。这种形式,轻便、灵巧、快速、通俗,适应战争要求,为军民们喜闻乐见。抗战歌舞中,秧歌剧具有独特的地位。《拥军花鼓》《兄妹开荒》《小放牛》等节目到处演出。1945年2月23日,毛泽东对到枣园拜年的延安秧歌队说:“我们这里是一个大秧歌,边区的150万人民也是闹着这个大秧歌,敌后解放区的9000万人民,都在闹着打日本的大秧歌,我们要闹得将日本鬼子打出去,要叫全中国的四万万五千万人民都来闹。”在延安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小说《李有才板话》、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等作品,都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由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一诞生,就传遍全国。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敌斗志。1939年秋,郑律成与公木合作完成《八路军大合唱》,其中的《八路军进行曲》,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又被定为解放军军歌。《东方红》《绣金匾》《翻身道情》等许多著名的革命歌曲都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不朽的篇章。

1938年9月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简称延安电影团)在延安成立。电影团拍摄了20部影片,如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新闻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素材《白求恩大夫》等,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的重大史实。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放映队的足迹踏遍整个陕甘宁边区,还远渡黄河到了晋西北前线,除放映延安拍摄的影片外,还放映《列宁在十月》《保卫斯大林格勒》等苏联影片。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对文化工作者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1936年10月,丁玲由国统区来到陕北,受到中共中央设宴款待。丁玲上前线后,毛泽东以电报形式赠《临江仙》词一首:“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7年,早年因病致残的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来到延安,受到精心的照顾和多方提供的工作帮助。高士其深有感触地说:“这与我来延安之前贫病交迫,靠写作度日的情况,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我想,这不单是对我个人的照顾,而是对一切愿意革命的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的鼓励。”

延安抗战文化的健康发展,使它成为众望所归的一方抗战热土。毛泽东主席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延安之光照耀着全国。

(作者: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