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实力消长的变化,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打破原有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由于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原料产地及输出商品和资本的市场,因而竞相掠夺和侵占殖民地,或从别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就成为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争斗的焦点。
随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殖民地问题上矛盾的激化,它们之间从1914年开始,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
这场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即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日本、美国随后加入)与德、奥、意(后退出)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之间,为争夺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所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德、奥两国遭到惨败,被迫投降;英、法、俄三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只有美、日两国在战争中得到不少好处。
这场战争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战场厮杀,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时机,夺取了德国从清政府手中攫取的在山东的各种权益,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915年,日本政府向北洋军阀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死后,日本又扶植段祺瑞政府,并通过”西原借款“①和其他一笔笔巨额贷款,获得了过去连袁世凯也不敢让与的许多特殊权益。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和日本政府先后签订旨在反对苏维埃俄国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规定日军可以在”共同防敌“的名义下,大批开入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并可以指挥有关的中国军队。在此期间,段祺瑞政府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并由日本派军官训练中国军队,使日本在华侵略势力迅速膨胀。这就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加深了日本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从而也加剧了国内军阀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暴露无遗。战争的空前残酷,欧洲参战国在战后的种种衰败和混乱景象,人民群众生活的极端痛苦,人们精神的极度空虚和颓废,使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完美优越的神话破灭。在战争期间,西方列强为了战争的需要,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征集大批人力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因此,中国人民也直接遭受到这场大战所造成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向日本政府公开或秘密举借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借款的总称。因日方由西原龟三为代表经办,故称“西原借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15)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当历史步入近代时,中国却落伍了。
- 20世纪末的中关村2017-10-30
- 1984年的中国生活记忆2017-10-30
- 特色行业——碰瓷党2017-10-30
-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三张“全国地图”2017-10-25
-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十九大报告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要点2017-10-22
- 2050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2017-10-17
- 100幅名画,撑起中国美术史!(1)2017-10-13
- 五年五忆2017-10-12
-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建设成就综述2017-10-11
- 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阔步前行2017-10-10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向海图强 系统推进海洋经济质效跃升
- 黄海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促进可持续发展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
- 创新“种子”,助力产业更多生机和活力
- 北京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绘就绿色新画卷
- 提振消费 彰显中国经济强劲韧性
- “十五五”规划网络征求意见 民主生动实践
- “人工智能+”行动助力政务服务更高效
- 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编制好“十五五”规划
-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筑牢金山银山硬根基
精选视频
【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三层拆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策成效和实践案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影响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定位和科学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促进可持续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