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纲领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干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规模之大,发展之快,组织制度之完备,斗争威力之大,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巅峰。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狭隘和落后的一面,但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凭借最原始的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搏斗,使本来把中国看作可以任意宰割的帝国主义者,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社会底层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他们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①。
但是,农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提不出科学的有远见的斗争纲领,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他们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固然是一支强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
在近代中国,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一新生的社会力量虽然还很弱小,却是新生产力的代表。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②首先奋起,以”救亡图存“为号召,于1898年(农历戊戌年)发动了一场颇具声势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试图按照英、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在中国实行以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在短短的103天中,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发布了lOO多道变法诏书、谕令,内容包括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广开言路、准许组织学会和开设报馆、给予出版言论自由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力量的弱小,加之他们所要依靠的光绪皇帝又无实权,变法维新运动最终被封建顽固派所扼杀。谭嗣同等戊戌六
----------
①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页。
②即资产阶级改良派,又称立宪派,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派别,主张通过改良的办法使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