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身体力行的真理传播者

李大钊:身体力行的真理传播者

摘要: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李大钊等一大批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勇敢地追寻真理,传播真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之际,在社会主流价值传播遭遇多元文化挑战的现实中,回顾李大钊革命先驱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可以给今天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们以启发。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李大钊等一大批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勇敢地追寻真理,传播真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之际,在社会主流价值传播遭遇多元文化挑战的现实中,回顾李大钊革命先驱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可以给今天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们以启发。

崇高的社会道义感

李大钊曾把自己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归结为两条,一是研考民生凋敝之原由;二是探索抑强横扶羸弱之良策。李大钊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完全是基于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出路。他强烈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抱着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的信念,无情地揭露反动政府的残暴与腐败。通过对矿山工人、农民、童工、妇女以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问题的关注,致力于通过自己的笔传达对劳动阶级的同情和利益维护。这些价值取向无疑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信仰的内在动因。作为教师,李大钊热情地接待向他求教的青年,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诚恳细致地畅谈自己的看法,并常常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出中文或外文的书籍给他们阅读。他非常关心家境困难的学生,经常给予资助,有时甚至因为接济贫寒青年而使自家无米下锅。李大钊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魅力,使很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愿意聚拢在他的身边。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传播者因人格的魅力,会形成对大众的吸引力。在今天,当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们在抱怨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厌倦时,应该反思我们是否依然保持着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责任感?是否依然对劳动阶层的冷暖抱有深切的关注?是否能够像李大钊那样,对年轻的学子们投入炽热的情感来帮助他们在精神上的成长?

基于学术良知的严谨态度

李大钊认为,“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因此,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也是基于追求真理的目标。从李大钊的文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过程。但是,即使在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之后,也是以研究者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阐述问题的方式是客观的。例如,他认真地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澄清,使人们能够明辨不同概念及理论的异同。在解释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时,他指出:“近世的社会主义,以马克思及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划一新时代,他们以前的社会主义,为空想社会主义,他们以后的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有些人听见‘空想的’一名,便误认这是含有讥嘲的意思,其实‘空想的’社会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不但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一样重要的价值,而且,科学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儿。”李大钊用理性态度从事研究,既没有偏执的狂热,也非违心地逢迎。在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条件下,他能够坦然地陈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以想见他所承受的压力。然而,当一个学者怀着对学术的虔诚和敬畏之心,秉承学术良心而非情感偏见提出见解,即使观点不能得到认同,至少可以得到别人对传播者人格的尊重。

勇于面对思想上的交锋

1919年新文化运动达到高潮以后,《新青年》阵营发生了明显分化。李大钊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的现状,“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他在当时影响较大的《晨报》上协助开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而胡适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在1919年7月的《每周评论》第31期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空谈外来进口主义是没有用的、危险的,中国的现实是更应多谈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对此展开了批评,形成“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李大钊还利用一些学术辩论会的机会,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一次有关“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中国”的辩论会上,双方争辩异常激烈。最后,大家都想听一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李大钊借机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说明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正像封建社会因生产力的发展必定要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一样,正像雏鸡在孵化成熟后必定要破卵而出一样,同为“必然之理”。透彻明白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听众,也使人心悦诚服。可以看到,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能够把握社会大众的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坚持自由讨论的原则并无畏地面对思想的交锋。这种对于信仰的忠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传播热情与理论勇气,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用行动去实践理想

传播者不仅是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理想的实践者。李大钊积极地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筹备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积极地投身于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组织工人运动;积极联络孙中山,讨论国共合作,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李大钊因革命活动,遭北洋政府通缉,但是他不畏艰险,继续领导冀、鲁、豫、晋、陕、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的革命斗争,直到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并秘密杀害。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李大钊如果仅仅贪图个人的安危享受,他完全可以去做一些其他项目的研究,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为追求这一信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大钊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而载入史册,人们敬仰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还在于他是坚定不移地用行动去实践理想的人。如果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们都能够像李大钊那样,一定能吸引人、感动人、影响人。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